艺术,构筑起中澳文化交流的山高水长
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的邀请,杭州市大关小学民乐团精英团员41人,在以罗才军校长为团长的六位老师和集团之江校区家委会会长金伟刚等六位家长为亲友团的带领下,历经10个多小时的飞行,远渡重洋,抵达澳大利亚悉尼。
刚下飞机,乐团就得到中澳交流协会的热情接待,并应邀参观了新南威尔士州鼎鼎大名的、拥有128年历史的BARKER学校。学校自1890年建校以来,一直是以“男校”的面孔出现,并为澳大利亚培养了诸多杰出人才。在最近10年,学校才逐渐转型,招收女生,并从各个层面包括设施设备、各类特色课程等张扬女生权益。目前,学校因其卓越的声誉已经发展为一所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3年一贯的圣公会学堂。
走进这所学校,能立刻感受到学校开放大气的文化气息。在阳光帅气的学校校级引导员的陪伴引领下,团员们分五组体验了一个个独特的课堂,感受了澳大利亚高端民办学校的气息。
有极具创造力的机器人模型设计,有充满个性化色彩的手工作品,有多元化的课堂呈现方式,更因澳大利亚移民国家的特点,学校还开设了大量国际理解课程,以国家为主题,让孩子们制作大海报,搜集关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艺术特色、独特主张和最感兴趣的比如饮食文化等,以小组为单位,以剪贴、绘画、语言等各种形式,呈现自己对这个国家的理解。
学校还有许多独具匠心的多功能教室,令参访的老师、家长和团员们目不暇接,充分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开放、敢于创新的课堂氛围。小学部菲利普校长则亲自带领罗才军校长介绍参观学校文化,尤其是新落成的小幼部教学楼,还就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学校四个学段的协同发展理念、学校当前的发展困境等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菲利普校长还亲切地带领罗校长参观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学校的老师休憩区,并倍感自豪地介绍澳大利亚教师的工资状况和社会地位。
中午,大关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在学校接待前厅用餐。罗才军校长和菲利普校长都在学校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就两校交流的收获以及给各自带来的启发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梳理。菲利普校长亲手给大关小学的孩子们分发中餐。两所学校的孩子齐聚前厅,一边吃饭,一边介绍各自国家的课间生活与游戏。
接着,两所学校艺术团成员在BARKER学校艺术团张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学校艺术楼演艺厅,共同享受音乐的盛宴。BARKER的总校长Phillip Heath已经早早在演艺厅等待我们。宾主刚一坐下,作为东道主,热情的BARKER学校男声合唱团,在艺术总监张老师的指挥下为大家献上了莫扎特创作的金曲片段,天籁般的童声在厅内回荡,让人不由得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男声合唱,也是那样舒展动人,也是那样将童声演绎成熠熠发光的音响质感。大关小学的全体师生们久久地沉醉其中。张主任介绍说,合唱团在刚刚结束的悉尼合唱比赛中荣获白金奖,今天演唱的其中一个曲目就是获奖曲目。
接着,大关小学民乐团开始演奏。当孩子们一将早就空运抵达的乐器拿出,各自熟练地开始校音,就引来BARKER学校围观师生的阵阵惊呼,张老师介绍说,他们学校的孩子们还没有邀请过完整的中国民乐团来过学校,更不曾见过如此种类丰富的中国民族乐器。而大关小学民乐团员们训练有素的样子和气场也让他们震惊。
在民乐团指挥方琼兰老师的扬手起势后,一曲展现中国江南风情的《茉莉花》在厅内响起,《茉莉花》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民乐的一个符号,委婉缠绵的乐曲回荡中,演奏员们的投入律动也特别让人折服,场内BARKER总校长Phillip Heath,小学部校长菲利普,学校艺术团张主任、中澳友好协会黄会长频频点头向罗校长表示佩服,学校参与交流的合唱团、艺术团全体小朋友也不由自主地探出了小脑袋,想知道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出如此美妙和谐的声音的。
演奏一结束,场内就响起热烈的掌声。在张主任的委婉请求下,民乐团又演奏了乐曲《冬》,娴熟的技巧和超乎体验的表现力,让BARKER学校的师生们都想对小乐手和这些乐器们一探究竟,就连总校长Phillip Heath在演奏结束后也激动地与每一位民乐团小演奏家一一握手,并对笙、唢呐等乐器看了又看,听了又听,表达了他的震撼与感激。
最后,双方学校互赠礼物,BARKER学校为每位团员准备了学校的徽章,大关小学罗校长则带来了大关学子的书法墨宝的扇面和以大关学子的水墨画印制的书签。尤其是一幅大书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卷轴,徐徐展开时赢得了观礼的所有BARKER学校师生的惊叹。罗校长为学校师生解释了这两句唐诗的意义与内涵,BARKER学校的师生们听完后掌声雷动。
宾主在热烈而真挚的气氛中结束了短暂而隆重的艺术交流。艺术,搭建起了中澳两国的沟通桥梁,构筑起中澳文化交流的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