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关,艺术摇篮。杭州市大关小学自1910年创建以来,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关学子。从大关校园走出去的校友不计其数,活跃在各行各业。1970年代,李方、楼政、阎建华、韩建林这一批校友,在大关小学艺术教育史上是传奇性的一笔。为了追寻大关艺术的源头,了解大关小学的历史,感受大关精神,学校“品味大关艺韵,追溯艺术之源”校友课程继校友采访活动之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友之音”宣传推广活动。
根据课程宣传推广周实施方案,学校利用周一晨会举行简单的宣传启动仪式;借助周一至周四的每个午间,分享校友故事;课程实施团队整理前期采访收集的材料,组织全校班主任在周五开展“校友之音”主题班会;随后,向全校学生征集“校友故事”的所思所想,并让学生通过采访资料尝试还原大关旧貌。
校友之音宣传启动
周一晨会上,两校区同时开展“校友之音”启动仪式,大队辅导员宣读活动意义,简单阐述了宣传推广周的活动安排及之后的延伸活动。之江校区小记者社团的汪禹诺同学还和全校师生分享了采访校友的感想。
校友故事每日分享
周一中午,约好的“校友之音”开始了。广播里传出302班陆依霏的声音。故事向大家讲述了70年代大关学子的在校生活。艰苦的生活条件,抵挡不住大关学子对艺术的热爱,他们每天与乐器相伴,刻苦练习,最终登上了成功的舞台。接下来的三天,每日分享时间不变,故事却有所不同。303班蔡欣怡和谢天予,合作讲述了70年代的大关校园,使教室里收听广播的学生了解了昔日的大关,从而感受到现在学习环境的优越。301班的周子游和203班的沈圣依,分别是楼政校友和李方校友的学生,由他们分别讲述楼老师和李老师的校友故事,别有意味,他们读着老师的故事,心里对老师的那份敬意,也更深了。当广播里插播两位老师讲述故事的音频时,甚至还有一年级的小朋友忍不住跑到广播室门口朝里张望,试图见一见这些了不起的校友老师们。
校友之音主题班会
周五中午,学校统一组织,各班同时开启“校友之音”班会课模式。对大关小学有一定了解的老教师们,结合自己对学校的印象为学生进行生动讲解;年轻教师们,对学校的过去还不是了解太多,也能认真地看着ppt,和学生一起进一步认识大关小学的过去。有些老师,还请来了学校里资深的老教师为学生详细描述大关的历史。
班会课上,学生们欣赏到了两位校友老师的即兴演奏,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跟随老师学习乐器的那些学生们,更是激动无比,看着老师的演奏,听着优美的乐曲,手指也不住地比划起来。当班主任介绍旧照片里演出的人员,照片背后的故事时,学生纷纷赞叹,表示校友老师们很了不起,大关小学很了不起。
校友故事所写所画
班会课后,各班布置任务:可以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大关旧貌,可以写一写“校友的童年”,写一写听完“校友故事”以后的感想,跟随校友老师学习乐器的学生,还可以找校友合个影。
校友故事现场采访
周五下午,这边各班上着主题班会课,那边广告公司就送来了校友故事的展板。课后,孩子们纷纷赶来,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展板上的文字。小记者社团的孩子,也借机采访了几位小朋友。
经过这一周多的宣传推广活动,全校师生收获满满。相信,在学生的心里,“大关精神”正在逐渐生根、发芽!
撰稿人:何陈敏
审核人: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