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早已悄然绽放着一朵令人生羡的艺术教育奇葩-----浙江杭州市大关小学。

    1954年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建了红领巾民乐队,开始风雨兼程,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教育业绩。

    1958年,学校被团中央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表彰会授予锦旗,乐队的节目被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此后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委员长、李先念主席、郭沫若副委员长都曾陪同外国元首或贵宾观着过学校的文艺演出。

    1984年,学校建立红领巾艺术团,创作排演了500多个文艺节目,演出上千场次。其中有100多个节目在全国、省市音乐、舞蹈和文艺会演中获奖。曾接待过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20多个国家、300多批次外宾的来访。多次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的少年儿童举行联欢活动。

    19871993年红领巾艺术团两度应邀出访日本.京都、神户岐阜、名古屋、大阪、佐久……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艺术团孩子们清纯的笑脸,欢乐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日本《读读新闻》、《中日新闻》、《岐阜新闻》和NHK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竞相报道。

    学校艺术教育花开满园、吐蕊放香,曾为北京交响乐团、解放军总政文工团、浙江歌舞团等国家专业文艺团体输送70多名文艺幼苗,为中央音乐乐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输送音乐人才100余人,总政歌舞团常任指挥部郑健、中国青年舞蹈家谢君、陆峻、著名电影演员邢岷山、俞飞鸿……都是从这里开始成长起来的。我校被誉为“艺术的摇蓝”。1993年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著名音乐家赵枫视察后,对学校艺术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洋溢的鼓励。

    ……。

    回首往事,聚焦轨迹,不能忘记初建红领巾民乐队幼苗的稚嫩,及至于改建红领巾艺术团后茁壮成长,妍丽开放。回溯这段历程时,便热切地感受到这全是我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一抓建设审美对象,二抓建设审美过程,构筑审美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所使然。

 

 

   一、建设审美对象──教学无处不飞艺术花

 

(一)建设审美对象的丰富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学生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艺术教育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智慧和情感。《大关小学美育综合研究》课题,就着力于探索各种教学美育环节的设计,通过美的操作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创造出一种审美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请看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语文《火烧云》):上课前,教师选择课文中描述的“马、狗、大狮子、云”的形态,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色彩绘制成电脑课件。上课时,当讲到火烧云形态,色彩变化时,教师把制作的课件,点击投射到屏幕上,霎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跪着时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一个个色彩瑰丽的画面,在魔术般地变幻着。学生全贯注地看着千姿百态的火烧云,陶醉在色彩与神奇变幻中,引出他们无限的遐想。

    镜头二(数学《画角》),教师针对四年级学生初学画角有一定困难的实际,边操作,边共同编出顺口溜:点一点,画条线,点对点,线对线,找到度数再点点,两点之间连条线。“在画角时,学生嘴里朗朗上口,手里操作有序,兴致勃勃,享受了美感。

    镜头三(历史《记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小学历史朝代很难记忆,容易遗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帮助学生编出《历史朝代顺序歌》。 由于顺序歌容易记忆,在历史考查中,学生镇写中国朝代顺序正确率达100%。

    在音乐、美术这些蕴含着丰富美学因素的教学中,更是充分地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欣赏美和创造美。如音乐课,就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五线谱,学跳舞,接受音乐的熏陶,进行演唱,演奏、画画、形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每天下午一到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动积极地分头活动。如果你有机会,实地来走一走,那定会觉得自己仿佛步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瞧,练舞蹈的小朋友虽然没有化妆,但那一张张欢快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音乐响起,他们收腹挺胸,举手投足,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天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树荫里,三五个小姑娘,小辫子上扎着花蝴蝶,她们正用清脆的嗓子唱着动听的歌。

    花丛中,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出神地用蜡笔在本子上描绘着蓝天、白云。稍大点的学生轻轻几笔就在画夹上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此时此刻,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不时地播送出一曲曲清新高雅的校园歌曲,还偶尔穿插些文艺知识,播放几段“小记者”们采写的校园动态报道,校园中间的大草坪四周遍种迎春花、玉兰花,茶花,月季花,桂花、郁金香花,让学生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于人类的美。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悬挂着许多宣传图板,它们中有学生亲自参与编写的校歌,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和手工艺品,有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的画像,无时无刻不诱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包干区,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块抹布,主动打扫校园卫生,做到“不摘一片树叶,不扔一张废纸”,为创建美丽的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此外学校组织的其它活动,如火炬争章活动,读书活动,学军、学农活动,劳动技能大比武,野外夏令营,社会公益活动等,也都有意识地去挖掘其中的美的内涵,丰富审美对象,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感受美。

    (二)建设审美对象的有序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学校领导试图挖掘各方面,各渠道,各层面中的审美因素进行艺术教育。然而,如果仅使其内容丰富而忽视有规律的安排,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突然袭击”来一阵子之后又“烟消云散”的审美教育,还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的。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只有有计划、有规律地安排,形成有序的制度,才可能把艺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从每天的时间安排上来说,学校利用中午学生休息的课余时间,有意识地安排各种活动。每天中午12:15分为快乐午间俱乐部,学生在这一时间里可看到一些有趣的动画片和一些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影片。12:401:00是专项活动练习时间。其中周一和周三练习吹横笛,周二和周四进行写字教学。1;001:20是每天的谈话课时间。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增长了知识,同时也使他们在无意识的娱乐和学习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欣赏美的情趣。

    从每个活动的内容安排来说,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如我校开展的“祖国在我心中”读书教育活动,先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组织落实领导小组和活动的小干事,制定出活动计划,再通过“读书”阶段,“实践”阶段和“抒情”阶段三步进行具体实施,使本项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深入扎实。如写字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先根据全校实际写字水平,制定出写字教学计划,再从基本笔画入手,逐渐加深到偏旁、结构,章法练习,这样从易到繁,从简到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了系统的知识。从而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着的丰富的艺术魅力。此外,我校在音乐欣赏,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有结果,使学生不间断地充分地享受其中的秩序美感。

在学科教学中,我校教师也是严格地遵循有序性的原则。教师们深知教学是为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学活动除了学生学习知识,完成认知的任务外,还应包含着关于智力的、意志的、审美的、道德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协同进行,综合完成的。所谓“语文不仅是语文”、“数学不仅是数学”,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从教学中充分挖掘美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科中审美教育的进行,而且,可以将促进儿童素质发展的诸要素非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们从教学内容美的挖掘到教学手段美的选用,力求做到每节课美的因素都能有所挖掘,有所创新,每个美的环节都有所体现,有所收获,真正系统地去操作美。

 

   二、建设审美过程──众手浇开教育艺术花

 

   (一)激发强烈的审美感受

    如果把美比作是一杯清香四溢的清茶,那么审美过程便是指从视觉观其之成色,从嗅觉闻其之清香,从味觉品其之清雅等,多种角度进行观察。自觉审美过程是指在某一活动中延长其感受的时间,引导其充分地感受美,体验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例如,为了使民乐之花开遍全校每个角落,普及于全校师生中,我校选择了横笛这件乐器为起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吹笛活动。在991月底(放寒假前夕)先向全校教师进行吹笛讲座,介绍吹奏方法,现场进行辅导,并要求教师在假期练习吹笛。当教师带着假日里辛苦练习的成绩在开学典礼上意外地吹奏给学生听时,学生的好奇与兴奋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当教师认真地按着指法吹奏出第一音符时,礼堂里早已是掌声如雷。学生们万万没想到原本只会在教室里教生字、算数学、画图画,在操场地喊“一二一”的老师们竟还有这么拿手的文艺特长。随着优美的笛曲一首接一首地响起,学生们不仅陶醉在美妙的旋律中,而且也跟着音乐放声地唱了起来,他们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脸上露上激动的神采。他们想用歌声表达对教师的喜爱,对音乐的热望,对美的企盼。当校长宣布要求每位学生也能学会吹笛子时,全场爆发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已自觉而主动地热爱音乐,渴望学习了。据统计,100%的学生愿意学吹笛子,98%的学生表示要学好笛子,随后的二、三个月内,校园里到处可以听见时而清脆,时而沉闷,时而连贯,时而断续的吹笛声,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吹好笛子的信心中。等到这些间断的音符都能连成段,变成曲时,等到从规定的10首练习曲变成《喜洋洋》、《金蛇狂舞》、《小白船》等乐曲时,孩子们不仅因为学会而兴奋,而是因为体验到吹奏音乐的乐趣而兴奋。等到代表班级取得荣誉而归时,他们更是为能为集体争光而兴奋。吹笛子的活动连续整整一个学期,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成效之高,恐怕是领导们设计此项活动时所预料不到的。学生在此项活动中已充分地享受到了美的熏陶。

    又如我校进行的“祖国在我心中”读书教育活动,也开展得有条不紊,收效甚大。此次活动事先安排了周密的计划,然后通过征读后感,做竞赛题,画连环画,编黑板报,唱心中曲以及走出校门访问老红军,参观工厂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感受祖国的辉煌,培养爱国之情,并能把爱国之情付诸于实际的“爱班、爱校”、“爱学习、爱伙伴”、“讲文明、懂礼貌”行动中,使书中美的内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此外,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亦是把挖掘到的美的因素进行充分展示,让学生细细品味,尽力延长学生感受美的时间。

    (二)建设审美过程的和谐关系

在竞争的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利益的冲突,学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更多地看到利益统一的方面,使它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建立和谐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美育的推广。为此学校注重建设教师间的和谐关系,提供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注重建设学生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内容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注重建设师生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赏识教育,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注重建设教师与社会、家长间的和谐关系,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和谐是审美的基础范畴,它的有效实现反过来推动了校园内人际关系的建设,为美育的深入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实施艺术教育的启示

 

    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它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着特殊的功能。美育能促进其它各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德育是根本,但不是干巴巴地说教,必须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美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美的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融化德育成心灵之美,教育帮助学生辨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一次,浙江电影公司拍摄组在我校拍摄一组镜头。间隙,一位小演员在校园里转悠,一边吃桔子一边把桔皮扔在地上,我校四(3)班的肖腾同学就不声不响地跟在他的身后,把桔皮一片片地捡起来,一位老师发现了,十分激动地问:“你为什么不批评他,而一次次弯着腰捡呢?”肖腾毫不在意在回答:“我是大关小学的主人,而他是客人嘛!”这普通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关小学学生的内涵──强烈的责任感和关心集体的主人翁精神。在学校教育中,美育的根据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美育最能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又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我校曾做过调查,凡是进行过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的学生,他们各科学习成绩在班里也都处优秀水平。四(1)班的郑莉同学,她的画在全国得过奖,曾受到陈慕华的接见,还应邀出访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进行绘画交流。同时,在学校里她还担任大队学习部长的职务,舞台上有她优美的舞姿,赛场上有她娇健的身影,学习更是名列前茅,什么竞赛都少不了她的参加。同样美育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其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心以及临场发挥、处事不惊等心理表现较之普通学生有明显提高。这一切教育实例正是说明了艺术能激发人的灵感,能启迪人的思维,陶冶性情。。

    基于艺术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实施艺术教育是完全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顺利实施呢?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观念,把艺术教育真正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有的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艺术教育不过是“吹吹打打、唱唱跳跳”,或者形式上来几场演出,就认为已经实施艺术教育了。这些想法严重地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实施。基于艺术教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在1998年“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转变教育思想,真正重视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见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艺术教育的关键。

    2、实施艺术教育的保证

   学校领导花大力气加强艺术教育建设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保证。我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之所以开展的时间长久,效果显著就是因为有校领导的重视。仅去年一年,我校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就占教学总投资的10%,增购了古筝、服装、唢呐等;学校艺术教育师资雄厚,由校长亲自督管教育,艺术学科有专职教师4人兼职4人,其中有特级教师一名,大专学历占87.5%,同时还聘请外校名师来我校指导艺术工作,并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中,至使学校的艺术教育蒸蒸日上,成绩卓著。学校还努力克服经费少的困难,在教委的支持下改善办公条件,现有民族乐器、西洋乐器18个种类, 312件,并配置形体房,书画室,音乐室,古筝室,民乐排练室等多个艺术学科专用室,以及500平方米公用场地。购置了一体机、复印机、586686电脑和闭路监控系统,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对美育环节的挖掘与操作。从校园环境的各方面布置到各项审美活动的有意识开展,都离不开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3、实施艺术教育的基础

    学生的全体参与,在各层次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是实施美育的基础。如果学校只是培养个别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对象,这就背离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普及作用,不是真正的实施美育;如果学校只是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唯一阵地,这也背离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也不是真正的实施美育。为此我校向全体学生提出“四会”要求即:会唱、会跳、会奏、会画。建立7个艺术兴趣组:民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声乐队、书法组、绘画组。如今师生人人会吹横笛,艺术团员占学生总数的30%2/3的学生有艺术特长。“减负”后更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艺术活动天地。唯有全校学生全体参与,并从多种角度,各种学科和活动中去感受美,才是真正地实施美育。

    4、实施艺术教育的动力

    我校艺术教育工作之所以开展得这样顺利,除了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与支持外,还不能忽视一个重要因素,即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这是我校实施艺术教育的动力。家长的配合无疑减轻了学校很多负担,帮助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反之,正是由于家长的支持,使得学校坚信有这样高素质的学生和家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一定能发展迅速,并以次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学校工作的开展。

从我校实施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学校中多方面地实施艺术教育,构筑审美环境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只要坚持从上述的几方面着手,长抓不懈,艺术教育之花就一定能在学校中常开不谢。

本文原发表人: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