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笛声大关传 世界舞台露头角
风雨一春寒料峭,正是春意熏晴晓。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笛声悠悠国乐齐鸣。前不久大关小学的希腊出访行拉开了帷幕,通过意犹未尽的笛声,伴随着扑面而来画卷,大关学子将中国传统文化输出海外,大关人的典雅气质展露无遗。
一首《跑旱船》,余音袅袅,引人入胜。是大关小学五年级的两位同学带来的笛子二重奏,不禁感叹,小小竹笛,却有着精妙绝伦之声,曲尽其妙,也有着阴阳顿挫之美。阵阵掌声的背后实则是大关小学求美向善,美善相乐的艺术传承,这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对于国乐的一脉相传。
为了能够将艺术普及化、课程化,大关小学“人人会吹笛”的普及课程已坚持了十多年。每一位大关学子从入校伊始,对于竹笛的学习贯穿始终。竹笛虽小,却利于携带,声音清脆,却也悠扬动听。
每天中午的十分钟练笛时间是学校的常规动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艺术学习能力特点,学校也有不同的举措。针对低段孩子,学校聘请了专业竹笛教师进班教授指导,高段则是根据学校个性化定制的练习曲目自主练习。
《一至六年级笛声悠悠曲目》目录
阵阵笛声充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每个学期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的笛声悠悠展示活动,是同学们最为期待的。笛声悠扬是大关学子对校园的赞美,是对美好时代的歌唱。大关的孩子在六年的时间里,掌握了一门中国传统乐器,在时代的舞台上,他们就是闪闪发光的主人!
笛子教师黄彬老师说:“秉承大关百年传统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之音乐。我荣幸之至,成为了大关小学申花校区的一名竹笛教师。还记得申花校区刚建成我来到这里上第一节课时的那副场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长们对孩子学艺的一种热情以及孩子们对学乐器的一种执着。这些年教学下来,申花莘莘学子通过努力,笛子水平整体不断在提高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我们现在五(5)班李尚轩和史逸洁,他们进校这五年来刻苦专研、勤奋练习,风雨无阻的上课,每日坚持地练习,使他们在各种演出、比赛中都能够斩获头角成为亮点,也是我们大关小学的骄傲。我们大关其他的同学们也一样,不仅要会吹笛,而且还要把它吹的更好,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传承不光在老师更是在于你们。艺无止境乃求精益求精,我希望大关小学莘莘学子都能以弘扬中华民族音乐为己任,以后个个都能做德艺双馨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这里,老师与你们共勉之。”
不得不说,每一位大关学子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幸运的,享受着丝竹管弦的悦动心弦,却也体会着艺术教育的至善至美,这是大关学子的一个习惯,也是一个传统,更是美善相乐的传承与体现。
扬国乐,奏华章,赏大关风韵!
品词牌,诵诗书,做大关才子!
撰稿人:沈宏达
审稿人:夏珏、吴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