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内外兼修、提升品质、做有温度的教育的需求。为进一步开阔学校发展眼界,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尤其是在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集约化、人文化、走心化等方面有所精进。由大关小学集团校长罗才军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支队伍,决定赴上海两所学校进行全面参观考察。该队伍成员不仅包含校级领导罗才军校长、李启林书记、邵珠利副校长、孙慧敏副校长,还有七大部门的成员。分别是校区主任严莹、教导主任林上幸、教科室副主任何陈敏、德育副主任吴畅婧、办公室沈星凯老师、教育技术处陈益杰老师、课程部金海华和何英杰老师。

与市西小学合影

该团队于2018228日前往上海市的教育高地静安区,考察与大关小学尺码相同、理念相近、特色相仿的一所民办――“上海静安区扬波外国语小学,一所公办――“上海静安区市西小学”切合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的校区性质和发展诉求。

与扬波小学合影

学校教育与管理如何从“概念化、普适性、运动型走向个性化、个体化、走心型”是我们本次考察上海两所学校的切实诉求。在前期充分酝酿对接的基础上,本次考察的两所学校的管理团队都无所保留地为我们呈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独到之处。

从校园文化的建设、课程的设置,到校园空间的设计、德育活动的实施,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浓郁的教育情怀。可以说,上海的学校教育在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特殊性、每一位学生的生长性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方面有很多深化真切的经验和思考。

市西小学校长向大家介绍校园文化特色

大关小学在这些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经验,甚至在某些领域如教育综合实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高端国际化活动,以及学生特长发展、艺术品牌打造等方面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持续实现高位运行,但还是应该在如何让教育更关注每一个个体,在拓展性课程的切实实施,在教育情怀的无微不至方面有许多的发展可能。从概念化、普适性走向个性化、获得感、高品质,将是大关小学未来几年发展的核心关键词。

这次所考察的两所学校都向我们展示了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德育成功案例,一个个生动的活动背后融合的不仅是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更多的是老师们对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关心。市西小学从课程理念出发,将德育课程化,从评价入手,使得学校德育教育有抓手有方向有目标。扬波小学的自主德育也让人印象深刻,从一个目标入手,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长。两所不同体制的学校却有着共同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学习经历也是大关小学教育集团往后工作的宝贵财富。

扬波小学史老师向大家展示优秀案例

扬波小学校长为大家介绍

在课程建设里,两所学校很强调“整合”,不仅成体系,更是“课程之间的整合”。这给予了课程更多的选择性。教师设计课程,学生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参与者。这也使得课程更符合学生视角。评价制度的多样化,给予参与者更多选择性,紧密了“师生、家校”之间的关系,也为下一次更好地实践。市西小学从综合学科的核心素养评价为切入点,进行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明确学校核心素养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做到下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有的放矢。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为我所用,是教育人需要大胆尝试和融入的课题。

市西小学老师向大家介绍学校课程

此外,市西小学与大关小学之江校区的场地条件相似,参观校园发现市西小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场地、空间的规划使用更加合理创新,让人眼前一亮,例如报告厅、展示厅、阅读角等等的设计改造,最大化的开发可使用资源,这使得大关小学后续基建改造有一个很好的借鉴。

绘本创作

时间虽短,但本次考察内容全面。涉及到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艺术特色打造、教育国际化、课程设置与实施、校本培训设计实施与有效性探索、德育活动与课程、校园节日、家校共育等。当然这次考察仅是一次启发,仅是大关小学发展理念的一次肯定,未来要如何实践下去还要大家砥砺前行。期待杭州市大关小学教育集团的再一次突破!

 

 

  撰写:何英杰

摄影:沈星凯

审稿:罗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