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大关小学课程开发核心团队会议在之江校区如期举行。此次会议梳理总结了前期的工作,制定了后续的研究方向。作为区课程改革种子学校,在课程推进过程中,始终以种子学校课程项目《精品化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艺术类课程为例》为统领,打造特色课程。本学期学校课程部以《意・现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和《校友课程》这三个课程作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
《意・现课程》作为大关小学打造的精品课程建设之一,从开发到实施推进已有两年时间,在前两年已完成《意现・敦煌》和《意・现山水》的开发实施基础上,本学期进入第三分支的探究。至此,整个《意・现课程》的体系将整体完备起来。10月《意・现课程》开发团队讨论了第三分支的研究方向,制定了目标与计划,并分工到人,开展了系列研究。
10月13日,大关小学举办了“十月,我们用红色歌颂弘扬艺术大家”的活动,《意现课程》蔡玲玲美术工作室受邀参加了浙江美术馆参观校外美育教学活动。
10月19日-20日,150位湖州市90学时培训教师来拱墅区学习,大关小学《意・现课程》组代表拱墅区将五年级精品课程《西湖十景》作为课改范例进行了展示。之后,由大关小学蔡玲玲老师主持与在场教师进行了《意・现课程》绘画教学的经验交流。
|

《国际理解课程》在顺利完成了市专题课题的结题论证后,本学期进入课程的2.0版本研究,同样是在种子校项目下开展课程实施研究。本学期确定了研究的方向――以一个国家为研究范本,通过各课程组老师协同完成该课程研究,从入境、穿行、艺术特色、文明就餐、地标、购物这六个方面全面开始拓展性课程进行实施研究。
10月24日,大关小学《国际理解2.0》课程负责人何英杰老师在之江校区就国际理解2.0课程实施计划二次变更进行了讨论。会议最终确定11月以“日本”为新课程主题,进行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强调任课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和课程的总路线相结合。
大关小学毕业的众多校友中不乏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校友课程》就以寻找“知音”校友为切入点,通过孩子收集校友的相关作品,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增强孩子的自豪感,为今日成为大关的一员而发奋图强。结合种子校课程项目,本学期我们将重点开拓艺术类人才校友的相关课程。
10月20日,大关小学《校友课程》核心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讨论了艺术类校友访谈的可行性活动的方向,整理了资料,进一步细化实施、明确分工。
|
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难能可贵的是大关小学课程开发团队能一直在研讨中砥砺前行,在摸索实践中改革创新。下个月各课程小组约定打磨出几节课改研究课作为阶段性成果展示,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课程改革边实践边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