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中丝博,大关学子展现国际范
2017年9月21日-25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在杭州举行。为迎接“论坛”召开,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别策划了“丝绸与传统:中东欧与中国当代丝绸艺术展”。
为配合此次艺术展,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别策划了“织造、手绘、扎染”表演,由大关小学8名来自四年级的女红传习精品社团学生完成。在G20峰会时,大关小学的10名学生在为领导夫人和孩子表演女红传习时展示出的优秀品质给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深信大关学子能在这次外事活动中再一次精彩绽放。事实证明,蒋绮轩、施昕怡、赵如一、叶芯宇、毛静妍、金晗意、徐然和吴薇拉这8位大关学子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这次表演中不仅创意迭出,而且充分展现出大关学子的国际范,令中东欧16国的文化部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对大关学子大加赞赏,并表达了对丝绸博物馆能将女红这一传统技艺在孩子身上传承发扬的高度赞赏。
大关学子的国际范不仅有“高颜值”,更有“好气质”。此次表演,中国丝绸博物馆并没有要求统一着装,8位小织女精心准备服装,造型,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为这次表演做好准备。24日下午2点左右,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16个国家的政府文化代表团陆续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而大关小学的8名学生早就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耐心地等待。在面对媒体的镜头时,她们淡定自若地进行表演。在外宾参观的时候,她们更是流露出良好的气质:谦和有礼的态度、文明的谈吐、优雅的举止,充分展现出了大关学子良好的文明素质,也让世人记住了大关学子的国际范。
伏笔:
与名馆互动,传承与弘扬女红文化
中国丝绸博物馆与杭州市大关小学结缘已久,除了G20上的精彩表现,今年的4月,大关小学就主动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将女红传习馆的织造技艺教学延伸到该校的手工课程中,并以此为试点,将女红传习馆校园基地推向更多杭城的中小学校园。这个设想得到罗才军校长的积极响应,双方一拍即合。
4月11日上午,“中国丝绸博物馆首个校园女红传习基地”授牌仪式在大关小学之江校区举行,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旭勇先生见证了这一仪式,并代表大关小学接受了赵丰馆长的授牌。
大关小学女红传习馆第一期织造培训班的教师――10名G20表演的女生也见证了本次仪式。G20峰会期间,这10名学员熟练的织造技法与创造性的图案设计令夫人们赞叹不已。
授牌仪式上,赵丰馆长阐释了建立“中国丝绸博物馆女红传习馆校园基地”的初衷,并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女红文化在大关小学校园中传承与发展的期许。随后还赠送了两台专门的小织机给大关小学。“校园女红传习基地”成为了中国丝绸博物馆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与大师携手,静等完美绽放
为筹备本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自8月22日至25日,中国丝绸博物馆特意为大关小学的8名学生设计了为期4天的高端培训课程,在日常精品社团的训练之上,为孩子们邀请了香港著名的女红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孩子们教授女红织物的技巧。
短短几天的集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织机的操作,更学会了扎染、手绘,还掌握了罗纹、起绒、毛圈、波浪刀等8种技法。学到后来,所有孩子都能得心应手地将心中创作的图案通过五色丝线和各种编织技巧呈现出来,真正做到了将中国传统的丝绸织造与孩子们当下的艺术畅想完美融合,使中国丝绸博物馆的老师、香港的专家、传承人大为赞赏。
撰稿:王潇婵
摄像:沈星凯
审稿:罗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