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清风送爽,书韵飘香,更可喜的是,2019年10月31日,小学科学万嵩海名师工作室莅临杭州市明德小学,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指导教研。

此次教研活动结合工程设计“STEM”教学热点展开,由明德小学谢晓娜老师和文渊小学罗凯娅老师共同执教《用纸造一座桥》。两位老师把本节课内容拆分为两节课上,谢老师承担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学,主要包括设计图纸、交流、讨论和修改图纸,罗老师则承担第二节课内容,为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课一开始,谢老师从实际情境出发——小轿车怎样通过一条河流,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课题《用纸造一座桥》。












紧接着是学生对如何设计这座桥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桥面可以用“工”字形,可以用圆柱形,可以用“W”形,可以加桥墩,可以用斜拉索……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谢老师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接下来是将蓝图呈现的过程,同学们认真地在图纸上画了擦,擦了又画,俨然一副工程师专注的样子。15分钟过去,一幅幅整洁美观的设计图跃然纸上。谢老师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汇报设计图、指导与修正。同学们信心满满地分享着自己的杰作,同时给其他组同学的设计图给予了评价与建议。








经过严密的设计,大展身手的制作过程终于在罗凯娅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同学们裁的裁、剪的剪,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同时特别注重制作过程的分工合作与交流沟通。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又到了作品展示交流的时间了。罗老师先请了一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组学生同样十分自信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我们的作品与设计图是一致的,我们的作品很美观,我们桥的承重能力也符合要求……”虽然这组同学的作品听起来很完美了,但其他同学貌似并不同意,他们认真地指出了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同时还给予了建议。之后,罗老师让全班各组两两对作品互相评价。课的最后,罗老师引用培根的一句话对本堂课进行了总结:“没有经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本次教研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工作室成员对本堂课进行评课。首先,区教研员万嵩海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万老师说:“这节课属于工程设计的‘STEM’课,通常《用纸造一座桥》是安排一节课上完,学生在课堂无法真正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过程,今天你们尝试把这节课拆分成两节课,充分体现了当下工程设计的教学理念,这点是非常成功的。但在设计之前,如何把握讨论的度,这点需要你们去思考,讨论的大方向要给学生,不能漫无目的地讨论,同时又不能讨论太细,限制学生的思维,即要做到‘和而不同’”。听了万老师的点评,大家都觉得非常受用,同时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困惑。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明德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观摩名师执教,聆听专家点评,从中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老师们听了之后,纷纷表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图:余旭宏、马宏明、殷玉清

                                        文:殷玉清

                                      审稿:谢晓娜

编辑:黄 燕




▇ 杭州市明德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