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提高体育专业水平

——记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观摩交流活动


2019年10月18日---10月21日,由导师徐敏带领徐敏运河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明德小学代表曹春宇老师和周晓雯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有来自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教师为我们带来的64节体育课和14节健康教育课,代表了全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最高水平。







其中就有一名就是来自杭州拱墅徐敏老师工作室的学员——洪愿老师,他为大家带来了一节来自器械体操《双杠》单元的《双杠支撑前摆成分腿坐》,洪愿老师的课带给了在座的听课老师以及专家们眼前一亮的效果。虽然《双杠》教材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当地的孩子也从未接触过双杠,孩子与老师要从零开始,但洪愿老师迎难而上选择了这个教材,导师徐敏老师与洪愿老师多次一起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探讨有效且具有安全性的教学方法,他们抓住任何机会与专家一起磨课,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调试器材、调整教学。最终为孩子们带去了一节有趣又安全的器械体操课。在场的很多同行体育老师对洪愿老师表示佩服不已。


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工作室的徐敏导师和学员老师们都受益匪浅。他们从上课和听课两方面进行了反思。

1.从听老师上课反思自己该怎么上课?


很多时候在体育课上,我们往往是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们该干什么,老师与孩子之间并不是很轻松。而在温州教师——钟小蝶老师的课堂上,她的学生是她的朋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比赛,甚至老师跑不动的时候会向学生求饶。这样的体育课可能和传统体育课相比会有点“叛逆”,但是孩子却真正喜欢的是这样的体育课堂。黑龙江教师——王婵老师的课上的器材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王老师利用了废弃的矿泉水瓶子制成了简易器材用于教材,体育老师的智慧是无限的,当我们在头疼器材少的时候,只要我们会观察,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总有很多神奇的器材被我们创造,同时我们也向孩子传递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不仅教书更在育人。优秀的体育课那么多,令人深思的课也非常多,从听优秀教师上课中领悟了体育课堂的真谛。


2.从专家评课学会该怎么听课?


“听课”对于每一位体育老师来说是必修课,但真正要会如何去听课却不是那么简单。此次活动,没节体育课结束都会有两位专家对本节体育课进行评课,很多时候专家点评的点我们并没有去注意到。从于素梅博士的评课中,我们学到了一个关键词——“实效性”。在听课中我们去看上课老师是通过怎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器材、教学组织方法等各方面来体现“实效性”的。从杨涛教授的评课中,我们注意到了听课要关注“教学密度”。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观察老师上课从语言组织、队伍调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来满足教学密度。从每个专家的评课中,我们学会了要抓住一个点去听课,上课老师是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一个点。听课过程中关注的越多,听到的就会越零星。

3.从五大改变启程


第一大改变从教学到教育的改变。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在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技术动作,更多的是做人,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规则等意识。

第二大改变从学科到课程的改变。体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每一个人,要关注每一个人的活动、对话、体验与参与。以“享受乐趣”为第一,其次是“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练意志”。

第三大改变从教师主体到主导的改变。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理上去关心学生,还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去进行教学活动。

第四大改变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往往老师在备课时准备的都是自己上课的教案,考虑的是自己该怎么去教,但是我们要做出改变要从学情出发,要去用教材,但不是一味的去教教材。

第五大改变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心理的改变。教学并不是仅仅从教学方法着手,更多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各方面去看待学生,研究上课学生的心理,通过教师的语言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通过此次的交流活动,每一位学员从听课到评课再到结合自己上课获益匪浅,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仍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前行!








撰写 周晓雯

摄影 徐敏工作室学员

编辑 黄燕

审核 阮巧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请扫码

给个关注

杭州市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