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帮助儿童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由拱墅区德育工作站举办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拱墅省科院附小举行。我也有幸参与其中,感受智慧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理性,学习名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和独特的班级管理策略。

    此次活动总共分为三个环节开展,名班主任核心价值观微课展示、智慧班主任观点论坛:谈学生养成教育和新加坡励志学院院长甘波教授“社会情绪能力培养”专题讲座和互动。活动内容丰富,感受颇深。接下来,我就对“学生养成教育”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我总希望孩子们可以在我的教导下一天天进步,讲过的话不需要我重复,犯过的错绝不会再犯。可结果呢?屡犯屡教,屡教屡犯,行为问题层出不穷。一次次的教育,呵责,甚至怒吼,吓唬,带来的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总是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往往忽视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智力障碍的孩子,更忽视了“养成教育”必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听了多位名班主任的班主任事迹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带着一种研究的意识去工作,不用简单的管理去代替教育,而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善于观察孩子的生活点滴,抓住教育契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在班主任之路上的彷徨和收获,发现孩子们其实都有进步,只是步子比普通孩子小一点,或许更小一点。上学期,为了提高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上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生活上,从端菜、分饭到拿点心、削水果再到拔草、垦地和种菜。他们都能自己分配劳动任务,并且完成的很好。我不禁反思,我任了他一年多的班主任,其实他们早就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学期,同学们总结分享了上学期的进步“秘诀”后,主动承担起了每天的点名工作和周五的进步宝宝评比活动册的任务。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让我失望。我也为他们的点滴进步感到高兴,也许就是“养成教育”的效果。而我这个班主任呢,应该耐心多一点,再多一点。相信总有一天,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未来的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这一次班主任研修活动就好比长途旅行中的一个小小驿站,让我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希望也能跟名班主任一样,探究出适合我们孩子的一套管理方法,为成为一名有特色的班主任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