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市涉中小学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相关情况通报

 

    9月以来,我市共发生针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6起,损失金额达90万余元。其中,萧山区某中学在校女生(13周岁)于10月初,在家中接到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的嫌疑人电话,对方以其身份被人冒用涉嫌违法为由,要求对其家庭财产进行查验。10月中旬,嫌疑人通过电话指令我市另一名电信诈骗案事主,以“特派员”身份找到该女学生,要求其交出了家长身份证及存单。并通过柜面取款,ATM机转存的方式骗取资金70余万元。此案为我市迄今为止涉及中小学生被骗金额最大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

    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根据近期多发的针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情况,梳理如下重点诈骗类型,提出相应防范建议。

    一、冒充公检法诈骗

    嫌疑人事先获取了当事人身份信息,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司法机关电话致电当事人家中固话或手机,谎称当事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违法,要求查看虚假“通缉令”、“逮捕令”并接受财产调查,向“安全账户”转款,进而达到诈骗目的。

    温馨提醒: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当事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手续,讲明情况。不会通过电话或即时聊天软件开展询问,不会通过传真、网页等形式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不会要求自拍照片进行身份验证,执法办案中没有所谓查验资金用的“安全账户”和协助办案的“特派专员”

    网络购买虚拟物品诈骗

    嫌疑人利用学生等网游重点人群热衷于充值或购买虚拟物品的心理,以低价为诱饵,通过虚假广告、木马链接等手段诱导当事人通过网银或第三方支付转账实施诈骗。

    温馨提醒:网络生活中不要因贪恋小便宜而轻易相信他人。学校和家长要提醒孩子适当游戏,切勿沉迷。

    冒充教师诈骗学生家长

    嫌疑人冒充教师致电学生家长,以孩子需要急救,补交学杂费或领取助学资金等理由,要求家长向指定账户转账实施诈骗。

    温馨提醒:建立顺畅的家校联系途径,家长如遇可疑情况,务必快速致电学校教师或通过家校联络的网络社交群内进行问询求助,切勿盲目转账汇款。

    短信木马类诈骗

    嫌疑人利用伪基站或短信群发设备,以查看成绩、完成作业等事由,向学生或其家长发送含有木马链接的短信,通过盗取手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账号,实施资金转移。

    温馨提醒:建立顺畅的家校联系途径,如遇可疑情况,务必向学校教师详细询问。收到含有不明链接的短信不要盲目点击,手机等互联网终端建议安装“钱盾”防护软件,确保上网行为的安全。


杭州市文澜幼儿园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