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文澜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拱墅区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幼儿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幼儿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幼儿园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
  成立由园长负责的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幼托儿童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幼托儿童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幼儿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园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幼托儿童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住上安心宿舍。
    7.及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幼儿园集体食堂、副食品店、自备水等必须向区卫生局监督所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向幼托儿童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幼儿园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保健医生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暴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立即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88065577,传真:88129100,同时向区教育局报告,88259970,88259971,传真:88259980,88259991。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
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各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园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幼儿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幼儿园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园门的管理力度,控制园外人员进入幼儿园。
⑤幼儿园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幼儿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幼儿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幼托儿童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暂停成人教育和业余培训等教学活动。
    ④对教室、卧室、食堂、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每日公布园内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园内疫情
    园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幼儿园在报请区教育局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园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幼托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幼托儿童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区卫生局、区教育局、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医务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
  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
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九、责任追究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以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幼儿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职责。园长校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师生卫生安全、幼儿园稳定工作负总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幼儿园卫生安全事故者,教育行政部门应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杭州市文澜幼儿园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