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日澎湃新闻报道,青岛市发布学龄前儿童十大安全理念,其中提出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小秘密要告诉妈妈等十项内容。青岛市此举标本兼治,追根溯源,颇值得称道,性安全教育就应当从幼儿园抓起。

防性侵教育是性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大量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很多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而遭受侵犯。他们不懂得如何拒绝伸向自己的黑手,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正确地保护自己,在懵懵懂懂中遭遇侵害。甚至有的侵害直到出现状况许久,家长才了解实情。诸多类似的案例让我们痛心,并一再向我们敲响警钟,性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性安全教育不仅要进行理论说教,而且要注重实效。幼儿园应制订出一套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体系。青岛市小哈佛幼儿园的做法就较为接地气。小班学习我是男孩、女孩,中班学习里面不能摸,大班学习拒绝陌生人,利用绘本、课件、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逐级递增难度。除此之外,还应依据园区特点、幼儿家庭情况、幼儿认知水平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多元化教育。

     在性安全教育方面,幼儿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性教育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儿童靠形象来感知世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幼儿科学地认知性知识,尤其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区别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之处等。事实证明,幼儿时期进行性知识的传授,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愉快地接受。然而,随着年龄长大,负面教育的增多,特别是过了小学三年级后的性教育会增加儿童的接受难度。

性安全教育还要做好家园方面的有效衔接。大多数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性教育为时尚早,孩子们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何须多此一举。家长的这种认识潜藏着巨大的危险。目前幼儿遭受性侵的案例频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才能防患于未然。

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身体意识,让他们懂得我的身体我做主。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在寻常的衣食住行中,寻找到教育孩子的契机。比如,女孩穿衣服时回避爸爸、哥哥或其他男性;去厕所要分清男厕和女厕;不在大庭广众下小便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性别教育。

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摒弃羞于启齿的心理,勇敢地正视这个话题,主动、大方、坦然进行,就像风行水上,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