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缅怀先烈

同学们,本周五就是清明节了,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聊聊清明节,题目就是《清明时节,缅怀先烈》。

清明节古时候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二十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历4月5日前后为法定清明节假日。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清明节前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日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转阳的变化。

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儿耳,忠臣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于民。后来重耳欲报答介子推时,发现他已死,并写下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个故事让很感动。清明时节,我们缅怀先烈,悼念亲人。自古忠孝乃立人之本,“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孝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良知和道义。试想,一个对父母的大恩大德都不尊敬、不孝敬的人,能跟别人建立诚信关系吗?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吗?能去效忠祖国母亲吗?孝是人的本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在这样的一个惦念和警示的日子,让我们悼念亲人,感恩父母,对亲人的责任就是孝的根本。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读书、做事要确定一个方向,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其实读书有什么兴趣?真正的目标不应该是兴趣,而是责任,在责任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越在黑暗中越要做光明的事。仅以此文献给这个特殊的日子,献给平凡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