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现状分析
(一)教师基础
教师学历:现有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其中本科学历28名,约占47%。
教师梯队:从年龄层次上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93% ;从专业技术层次上看,我园教师在编制人数39人,非编人数21人;中学高级教师1名,幼儿园高级教师8名,约占13%,幼儿园一级教师29名,约占48%;从骨干教师层次上看,获得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6名,约占10%,获得区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9名,约占32%。
幼儿园发展现状:一园三址,区级结对指导幼儿园三所,市级结对幼儿园一所。
园本科研现状:家庭教育、亲职教育等在拱墅区及杭州市有一定的知名度。
(二)优势
幼儿园人际关系融洽、和谐,已形成“研于实践、勤学互助”的良好园风;教师们都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日趋优秀。
1.我园一线教师基本来源——浙江大学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能
独立承担区级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实践,并有相干经验总结;能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有思考。青年教师带教等方面较为出色。
2.幼儿园倡导教师发展立足常态、扬长避短、上下衔接、共同发展,使之
全体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相对整齐,有层次。
3.幼儿园建园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型老教师的带教,在教育局不断推进的指导政策下,通过园本教科研工作的不懈坚持与努力,紫荆教师各方面趋于成熟,
发生了质的变化。
4.系列家园合作研究和实践,使幼儿园办园特色逐步清晰,教师在反复的教育教学历练中酝酿与积淀,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设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生活、游戏、活动课程
(三)不足
1.2009年幼儿园扩张,在教育局实施教师编制扩展的形势下,新手教师大量涌入,考编教师来自杭州各个城区,紫荆师资队伍结构发生变化,由稳定再次走向动荡。在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生活保育、个别儿童教育等方面,紫荆教师处于适应与磨合时期。
2.5年以下(包括5年)教龄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约占32%。她们学历高,热情高,精力充沛、思想活跃,部分教师教学业务日趋成熟,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但缺乏教学经验,其创新容易成为没有积淀的无根之木、无水之鱼。
3.教师专业化成长分层培养机制效果不够明显。虽然已经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市区级教坛新秀、骨干教师,但“品牌”教师不多,教师群体结构不均衡。因此应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师专业特点,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加大“扶植”内容与对象。
4.幼儿园特色不显性,需进一步挖掘与完善,规划运用区域各层面优秀教
师资源,为教师提供与专家、名师互动机会,逐步形成幼儿园发展体系。
二、幼儿园发展目标
不断扩充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及对自我的认识能力,深入课堂,对幼儿的
对幼儿的“学”进行价值研究,构建“爱”的科研氛围,逐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善于研究、勇于创造、自主发展的教师队伍。同时,积累和提炼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经验,对紫荆教师建构知识起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 发展总目标:
一个中心——以“爱”为中心。爱孩子、爱同事、爱周围的人;爱工作、爱生活,爱紫荆教育集团。
二个基本点——更具智慧更具情趣。在自主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智慧;在积极地探索和创造中发现生活的真谛。
1.形成紫荆亲职教育文化品牌,在杭州市具有辐射引领效应。
2.优化“紫荆”集团科研管理机制,逐渐形成园所文化。
3.培养2-3名及以上市级骨干教师;6名幼教高级教师,5-6名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者达65%及以上。
4.建立和完善四级课题管理网络,有多项区级、市级、省级以上的立项课题研究和获得课题成果奖项。
(二)教师发展三阶梯架构:
围绕“优化结构”总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形成一支“遵从教师需求、发展目标明确、成长途径适切、集团支持推进”的教师队伍。
教师梯队 |
教龄年限 |
达标要求 |
培养目标 |
入门新秀型教师 |
教龄3年以内的教师
|
规范期:能胜任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设计、组织与管理,善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较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
★试用期新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参加不少于18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培训不少于60学时。 ★新教师各类比武:集团每学期1-2次。 |
经验丰富型教师 |
教龄4年以上的教师 |
探索期: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有效开展幼儿一日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热爱学习,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施能力;能从教育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并能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 |
★能参与各类科研工作,开展小课题研究(区级及以上立项课题1个,区级及以上获奖论文1篇以上)。 ★教师各类经验分享:集团每学年1-2次。 |
骨干成熟型教师 |
教龄4年以上的教师
|
成熟期:已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掌握主要流派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能从教育实践汇总系统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能科学有效地加以解决,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
★能参与各类科研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市级及以上立项课题1个,市级及以上论文获奖1篇以上。 ★打造特色导师 教学导师:在区级及以上展示教学活动1次以上。能有效地开展带教活动,并每学年指导徒弟开展1-2次教学成果汇报。 写作导师:有区级及以上论文获奖或课题立项。能有效地开展带教活动,每学年指导徒弟积极参与论文、课题申报,并取得良好效果。 |
辐射期:已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具有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能较系统的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能熟练地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研究成果丰厚,且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在本区乃至本市学前教育领域有较广泛的知名度,能引领区域性教育研究和发展,并在指导和培养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开展课题研究,市级及以上课题立项1个以上,市级及以上论文获奖1篇以上。 |
三、分步实施
年度 |
阶段目标 |
主要措施 |
2013学年 |
1.规范、有序步入集团教科研管理。 2.增强教师凝聚力,形成强烈的紫荆归属感。 3.以集团调研的形式开展园区间的交流。
|
1.将教科研工作纳入幼儿园工作规划,制定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 2.教科研工作有明确的领导分管,并能保证参加教科研各项活动。 3.开展省教科研课题《开放式亲子游戏的组织与实践研究》。 4.开展丰富、有趣的科研活动,让三园区间教师营造科研氛围。 5.从规范做起,每学期开展集团科研活动调研,期末科研活动交流,加强各级课题过程性管理。 6.健全和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7.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
2014学年 |
1.完善和优化三园区教师队伍结构,实现集团科研条件的均衡。 2.尝试建立集团四级课题管理网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3.优化师徒结对工作,开启特色导师带教形式,并初具成效。 |
1. 教科室有独立办公室,挂牌办公。有专门的教科研档案柜(资料柜)、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2.制定集团课题管理方案,并纳入学期绩效考核中。 3.定期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指导。 4.推出特色导师类型,开辟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并梳理经验。 5.承办区级及以上级别的教科研研讨活动。 6.开展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活动;拥有一个科研骨干团队 |
2015学年 |
1.完善和优化集团四级课题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集团科研成效。 2.基于各园区实际现状,提炼园区特色,为集团园所文化形成奠定基础。 3.构建浓厚教科研修氛围,激发教师积极、愉悦地参与研究。 |
1.以园外知名专家与园内草根专家的形式,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加强对教师课题、论文的指导,并注重研究的过程性指导和定期交流分享。 2. 办有教科研通讯刊物,每学期至少出刊一期,或者借助校园网建立教科研栏目,每学期更新一次。 3.各园区通过梳理工作,基于教师、幼儿,提炼园区特色,并申报园区课题。 4.开辟多元的研修模式、场地为教师乐研提供便利。 5.开展亲子游戏诊断,有效做好教坛新秀申报工作。 |
2016学年 |
1.基于各园区地理位置、教师素质等基本情况,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亲职教育文化,为紫荆亲职教育文化品牌形成奠定基础。 2.根据各园区实际工作,特色文化初具雏形。
|
1.梳理和总结经验,形成各幼儿园亲子特色课程。 2.依托教科室、教研组,针对园区特色进行深入研究,初步形成园区特色。 3.集团定期开展教科研组长会议。 4.由各园区组长组织各块工作的协作研修和交流。 5.争取两年幼儿园有市级二等奖以上获奖成果(教师小课题2个以上和规划课题1个以上),市立项课题1个以上。 |
2017学年 |
1.打造紫荆协作式研修团队,实现园区间、教师间资源的最大优化和共享。 2.形成一批在市、区里初具影响力的骨干成熟型教师。 |
1.建立优效的资源共享“盘”,以月为单位进行更新。 2.以形成团队研修案例的形成激发教师有效开展团队研修。 5.争取两年幼儿园有省级二等奖以上获奖成果(教师小课题2个以上和规划课题1个以上),省立项课题1个以上。 |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构架
成立集团教科室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教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研修工作分管教师及教科室成员、各工作组组长、部分家委会成员担任组员。
成立“教师专业成长”指导小组,由姐妹园园长、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教研员、区教科室主任担任,定期指导、督促,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职责与职能
领导和指导小组主要负责教科研工作计划与制度的制订、指导、实施、调整、总结工作。并及时记录与分析教师成长过程的现象和事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管理人员不断吸取新的管理理念,提高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形成一支适应需求的现代化管理团队。
(二)制度保障
1.研究制度
制定详实可操作的培训制度,保障每位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制订相关评估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形成有一系列培训细则,考核制度等。
2.激励制度
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奖励基金”,开展每学年幼儿园“最佳新秀”、“优秀特色导师”、“优秀师徒”、“优秀组长”等评选活动,并设专项奖励,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经费保障
保障教师的各类培训经费,并逐步规范“项目奖励”、“科研奖励”、“团队奖励”、“个人奖励”等力度,增加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完善管理教育教学网站,为教师提供快捷、方便、丰富的信息资讯等。
(四)监督保障
运用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和透明的工作方式,作好把脉、监督与指导工作,及时调整,获得各方认可。 完善教师自主管理机制,探索建立长效的、具有自主性的教研文化,塑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有效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杭州市紫荆幼儿园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