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拱墅区教育局、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2014年上半年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杭州市紫荆学前教育集团2014学年研修亲职研究特色为切点,从园情出发,分析课堂、观念、实施操作中的问题,关注幼儿“学”,优化教师“教”,关注三位一体,打造亲职特色,提高幼儿学习品质。

    一、研修亮点

亲职特色:幼儿园课程观——幼儿园亲职课程是帮助幼儿、家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幼儿园亲职特色主要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因此,这里的课堂为大亲职课堂,指幼儿园一日活动课堂,主要包括亲子生活课堂、亲子运动课堂、亲子学习课堂(教学课堂)、亲子游戏课堂等。

二、学期重点

1.开展园课题研究,延伸与优化园本亲子特色活动,提升教师对家园活动组织特征认知及家长沟通技能。(主题式亲子游戏、特定亲子开放日)

2.发掘园区专项室的研究功能,围绕核心主题,统筹规划、优效实施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美术室、生活模拟室

3.丰富自主游戏常态教育内容,拓展游戏指导的具体方法,提升教师对于自主游戏重视度。建构游戏、玩沙玩水、CS游戏等)

4.通过自学导读,以及骨干教师资源利用,强化帮带指导,理解“基于生活的幼儿主动性学习”的概念与意义(美术兴趣小组)

5.有效组织园本研修,促使新进青年教师尽快融入紫荆群体。(新教师培训)

6.通过作息时间的深入探索与研修,以及个别化教育策略运用,尊重差异引导,提高教师对事件的分析、设计与思考,支持幼儿生活化的实践与学习(作息时间表、一日生活)

三、内容措施

(一)加强研读“亲子游戏”、“自主游戏”的价值研究

1.认真研读《保教指南》,分析亲子课程体系的价值、功能,形成有效的课程进度。

2.结合每月第一周为亲子周,主题开展亲子游戏活动。

9月(第一周)

托小班:托幼衔接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研讨假日游戏、入户指导、半日开放、大带小活动等)

中大班:生活自理周《我真棒》(研讨生活儿歌、生活自理游戏等)

10月(第一周)

托小班:离园游戏《幼儿园里真好玩》(楼道游戏、专项游戏)

中大班:平台游戏《祖国妈妈》(户外游戏)

11月(第一周)
    亲子运动会(集团2园区联动;以年龄段为单位)

12月(第一周)

家园互助周(迎接新年会、半日开放活动)

(二)认识自主性游戏的游戏与学习的关系,使教师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1.以各园区亮点游戏课题为基地,探索自主性游戏与区域的整合实施。

大关:三楼美工室长廊(大班)、二楼角色游戏长廊(小班)、户外CS游戏(中班)

吉如:美工长廊(大班)、玩沙玩水(中班)、生活模拟(小班)

紫荆:玩沙玩沙(中班)、生活模拟室(小班)

2.挖掘和创设幼儿游戏环境、材料,支持幼儿有效游戏。

3.进行相关游戏视频案例评比,再现和描述幼儿“自主游戏”问题,提高教师支持幼儿游戏的专业水平。

4.每月15日为“游戏分享日”,教师准备常态游戏,教师相互听。

(三)研究教学课堂价值,完善听课制度

1.增加对幼儿课堂行为的记录和分析。

    2.加大师徒互听教学活动的频率,提高新教师的执教能力。

3.建立和完善备课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4.创设教学活动展示平台。新教师、师徒等教学展示。

5.以年龄组为基地,加强领域研究,定期召开领域课程实施情况会议,及时调整、记录。期末,形成托、小、中、大班关于教学系统的进度表。

(四)加强新教师教育教学园本教研

1.暑假培训安排(四天)

第一天:《规章制度》(张琳)、《安全讲座》(方兴楠)

第二天:《环境创设》(周林娟)、《家园工作培训》(陈佳丽)

第三天:《新教师笔头工作的撰写》、《一日生活的设计与组织》、《课题、论文撰写》(郭杉青)

第四天:《集体备课与试讲》、《学习心得的分享》(郭杉青)

上午8:30——11:00  下午13:00——15:00

2.加强师徒听课评课力度和密度,解决“主动学习策略的应用”等问题。常规教学现场式、具体化、针对性自我与对话评价;

3.新教师特色自荐活动自我与互助评价等。

4.新教师教学活动及技能展示。

(五)关注日常教育细节,提升教师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1.深入研究班级“智慧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基本自理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班级特色(教师特色)。

2.关注“自主生活”,帮助中大班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做好相关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3.关注“托幼衔接”,帮助小托班儿童自理自信,拓展生活化学习内容与趣味方法等。

(六)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升保教工作科学性。

1.提高科研团队指导力度(教科室成员结对指导),进行班级研究的过程性指导。(开展课题小组专项“指导日”活动,活动几次并有相应材料)

2.根据园本主题及班级实际需求,以切实解决问题和困惑为出发点,认真实施专题研究(班级或年级)。

3.做好相关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做好区课题结题、申报工作。

4.做好园课题立项、论文准备工作,立题、讨论、定稿。

(七)加强教育服务统筹工作,形成科学、系统化的新模式。

加强自我培训、整理已有成效、重组人员结构、优化操作模式、量化常态工作,结合区域性托幼一体化课题方向,将0-6岁幼儿教育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1.园内教育服务工作的梳理与渗透;

2.园外教育服务工作的常态与量化;

3.已用工作策略的思考优化,园内外工作整合;

4.家委或家长义工的介入;

5.专家资源的选定

6.相关活动统计及记录,丰富幼儿园专项材料,开展相应活动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