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国家的植树节。在这一天,人们就会一起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并且组织植树的活动。那么,小朋友们你们是否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一棵树可以生产200公斤纸浆,而这些纸浆如果要生产卫生纸,则至少有重为100克的卫生纸750卷。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改善气候状况,可谓一举多得。茂密的树冠可以遮盖阳光的照射,将20%左右的热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热量被树冠吸收。此外植物蒸腾作用的维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由于树林内空气湿度大,热容量大,风又小,因此温度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据观测夏季有林地方比无林地方气温低8—9℃,而冬季却高2—3℃,真可谓“冬暖夏凉”。此外,森林还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森林对空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树冠的持续不断的蒸腾作用来完成的。干旱季节,树木庞大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大量水分,通过叶面向大气输送,使空气湿度增加,从而缓和干旱程度。据测定,有林区域比无林区域夏季相对湿度要偏大30%—40%,冬季可偏大10%左右。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调机,又是大自然的加湿器,对提高空气质量贡献很大。当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时,就能产生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气候。据科学家估算,夏季每公顷杨树每天蒸腾57吨水,消耗热量18万兆焦;每公顷阔叶林一年中从土壤中吸收575吨地下水,消耗热量1.25万兆焦。其蒸腾的水分比同纬度的海洋多50%,是无林地区的20倍。此外森林还是大自然的避风港。风遇森林后,一部分气流越过上空,一部分气流被树阻挡,风力锐减,到达林区200米处,风速一般只有原来的5%左右,从而大大减轻了风灾。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造福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多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蓬勃开展,对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快绿化国土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树造林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后人造福的一件大好事,参加植树既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更绿、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