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有用的课程
――记卖鱼桥小学“渔之韵周综合实践”课程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渔之韵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10月14日下午,卖鱼桥小学邀请了浙江省地方课程教研员李荆老师作关于活动课程的主题报告――《活动课程的教与评》。卖小作为杭州市课改试点学校、区课改种子学校,积极承担桥韵山色发展群课改辐射任务,邀请了莫干山路小学、文津小学、星澜小学老师一起参加学习。此次培训由卖鱼桥小学课程处主任朱雅萍主持,她向在座的老师们简单介绍了卖鱼桥小学“渔之韵周综合实践”课程。
课程观点报告篇
报告伊始,李老师为大家讲述了温州实验中学的“财富启程”这门特色课程的实施过程,引出四大问题让大家对活动课程进行思考:1.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2.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3.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方法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4.如何确保课程,教学与评价彼此一致。
随后,李荆老师从活动课程的概念分析、活动课程的教与评、活动课程的评与改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她结合英国一所学校一上《从地里到碗里》、二上《火:是朋友还是敌人》两个活动课程的案例,让老师们感受到一个好的活动课程,应具备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创造性、超前性、广域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等特征,尤其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自主选择。
报告中,李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三种设计的模式:主题深化式、主题辐射式和主题立体式。她分别为我们例举了上城区天长小学《美术场馆鉴赏》、江干区东城小学《小小农夫》、北京十一中《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等,让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对于活动课程的评价,李老师从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最后,卖鱼桥小学王怡芳校长进行总结,她认为:李老师的报告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又有深入浅出的鲜活案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校推进课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项目方案指导篇
1个半小时的报告刚结束,卖鱼桥小学各校区的全体年级组长又聚集到文澜校区二楼会议室,李荆老师对10月底即将开展的“渔之韵周综合实践”各年级组的项目活动方案进行手把手地指导。郭红梅校长助理结合多年的项目课程经验,对年级组长再明确了相应的任务,如“思考周综合实践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实施中试图突破哪些学习方式;实践周设计了哪几个有关联的主题活动;活动展示前给孩子充分的准备时间”等。
王怡芳校长主持并参与了全场活动。2015年开始,王怡芳校长基于从“碎片化知识”走向“系统化学习”的思考,提出了集中一周“全天候”主题式实践学习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围绕“生命之奇、自然之美、社会之行”三大模块开展20个主题自主选择学习。
李老师说“活动课程的教:看似轻松,实则繁重”。确实,“渔之韵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学生活动手册、评价手册、课件等,都是从无到有,都是全体老师原创的,老师们的付出,比学科教学多了不知多少倍。年级组长既是方案设计的军师,又是活动实施的指挥官,又要重新安排一周的课务,真的不容易。正如王怡芳校长所说:“课程做得好,目的是为了学生。让我们在这条课程建设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相信卖小的“渔之韵周综合实践”课程会给卖小的孩子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
撰写:许霜霜
拍摄:鲁春
审核:朱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