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暮,新冬至。为探讨新形势下的教育之道,了解学生心理,提升教师素养,杭州市星澜小学于2011年11月26日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马伟娜教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专题讲座。

一、把握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马教授通过哈洛的恒河猴研究,说明了母爱的本质是触摸、运动与玩耍,她指出,婴儿期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情感需求,因此家长要抓住0-2岁亲子依恋的关键期,建立良好的交互关系。

注重早期教育的科学性

马教授认为3-6岁的早期教育应更注重促进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关注幼儿的过程取向,注重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马伟娜教授还通过鲍姆令德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要求与反应性,将家长分为四个类型: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马教授指出,权威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心智的发展更健全。

三、提高小学阶段的效能感

小学阶段主要的活动是学校学习和同伴交往,学生需要解决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培养“能力”的品质。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更多地鼓励与表扬,避免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

针对学生常见的多动行为,马伟娜教授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可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发展不平衡的生理因素;也可能是丰富的、易分散注意力的环境刺激。因此平时我们要注意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四、正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独立感增强、闭锁性突出,对自我过分关注,出现对异性交往的需求都属于正常现象。马教授指出,作为家长和教师都应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成长的跨越期。

“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只有了解孩子才能真正地教育好孩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追寻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撰稿:陈晓蔚

审稿:朱雅萍

摄影:陈舒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