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呼啸而来,新词层出不穷,为有效推进“双减”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杭州市星澜小学有幸邀请到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吕立峰老师为全体教师带来“新词・新观念”云讲座。

吕立峰老师指出,在教育界纷繁复杂的新词中,重中之重是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在研究、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不断对应核心素养、归纳学科素养,并采用教学评一致的方式,落地核心素养。

如何理解教和学的方式?

吕老师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一课为例,向大家说明了教师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制造实验器材、构建实验过程、反思实验结果,化被动思考为主动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关于“教和学”的变革,吕老师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醒:

1.不同教学方式得到的教学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在设计“教和学”的环节时,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实践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思想方法。

3.要尽可能地采用“学生斗学生”的方式、养成“兵教兵”的好习惯。

如何确定评价的内涵?

评价是“教和学”方式的主要抓手,吕立峰老师聚焦诊断性评价的载体――作业,指出,教师需要勾连作业的课堂延伸和实践活动功能,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与能力方法的提升。

吕老师通过“绘制校园平面图”这一作业,向教师们介绍了作业整合的三个维度:1.学科内部知识;2.学科与生活;3.单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作业整合的三种价值:1.让知识从碎片走向整体,使之结构化和系统化;2.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联结思维,形成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关于“作业方式”的变革,吕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

1.为学生设计精准的练习,提升落实双基的效率。

2.为学生设计项目化的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复杂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素养时代已经来临,教师们需要抓好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以及作业形式这三个抓手,让学生的学从浅层走向深度,从低阶迈向高阶。

新时代新背景下,教师们必将继续怀着教育梦想,以不断求索的姿态迎接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撰稿:陈晓蔚

摄影:徐旭涛

审稿:白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