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标准

  (一)办学方向。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立足本区域,制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能有效实施,合理安排各级各类培训计划,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特色,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高,成为本地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二)队伍建设。有一支专兼结合、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管理队伍。在编专职成教干部和教师不得少于3人。学校应配备年富力强的专职校长,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学校管理干部和教师应有端正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师德,事业心强,懂得现代成人教育管理与方法,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育科研和科技推广能力。有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是行业专家,并熟悉现代成人教育规律。

   (三)办学条件

    1. 学校应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中心集聚地,交通便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校园占地面积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校舍建筑面积原则上85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符合规范、整洁、安全的要求。

  2. 具备满足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工作需要的办公场所、教学设施设备和资料。有办公室、教室、图书资料室、电脑教室、阅览室等。其中有可容纳80人以上的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拥有图书2000册以上。

  3. 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较好地满足学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需求。

  (四)教育教学。有效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践性教学时间符合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培训手段创新,方法科学,成效明显,学员满意度高。近三年来,学校每年各类培训人次不少于所在乡镇劳动力人口的30%;能完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和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等任务;参加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毕业生取得初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的取证率达90%。

  (五)教育经费。有稳定的教育经费来源,办学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经常性事业经费(不含基建费、人员工资)达到乡(镇)人均1.5元以上,且逐年有所增长。学校的基本建设、设施设备、教职工福利和培训等经费主要由乡(镇)政府统筹解决。乡镇成校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形成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六)学校管理

  1. 成立由乡镇领导和相关部门参加的校务管理机构,统筹乡镇各类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成人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

  2. 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形成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能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具有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3. 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学员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和健全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自觉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全员岗位责任制,完善考勤、考绩、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专兼职教职工业务档案、教学档案、培训台帐、办学管理手册等档案资料。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使用经费。具有鲜明成人教育特色、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

  4. 学校安全机构健全,消防、供排水、供变电等设施完备,学校内及附近无污染源,师生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证。

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示范学校(中心)申报条件

  1. 办学目标明确,有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有效地实施并推进当地社区教育的发展。

  2. 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管理机构,每年召开会议不少于2次。

  3. 形成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专兼职管理和教师队伍,在编专职人员不得少于乡镇(街道)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一,有一支能满足乡镇(街道)社区教育需要、乐于奉献的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

  4. 基础设施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需要,街道社区学校(中心)不少于800平方米,乡镇社区学校(中心)不少于1500平方米;图书数量不少于2000册;积极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建有能容纳100人同时教学的现代多媒体教室。

  5.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学校每年各类培训人次不少于所在乡镇(街道)常住人口的35%,并逐年递增。

  6. 重视社区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市、县(市、区)有关课题的研究,开发了一门以上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乡土课程。

  7. 地方政府财政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加。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筹措社区教育经费。

  8. 积极参与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主动承担对行政村(居委会)社区教育点(村民学校、市民学校)的业务管理与指导工作,形成一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