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社区教育围绕“建设学习型城市”这一总体目标,以昆山入选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案例为契机,拓展社区教育活动新空间,构筑社区教育发展新优势,提升社区教育服务新高度,实现社区教育质量新突破,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重要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当代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立足经济社会,面向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城市”这一总体目标,按照“加强领导、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优化服务”的工作要求,着力提高社区教育整体水平,积极推动社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二、目标和任务

  1.营造终身学习氛围,提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按照“整体规划,扎口管理,创新载体,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激发市民终身学习的热情,实现使市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人人参与”到“积极参与”的有效转变。

  2. 丰富培训内容,优化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坚持“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原则,持续推进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的优化工程。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论坛演讲、总结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2014年度,定期组织社区教育理论与工作实务培训,提升社区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业务水平,适应新型的社区教育教学模式。

  3. 立足优质发展,大力加强社区教育能力建设。加快完善以昆山开放大学为主阵地的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锦溪镇社区教育中心争创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陆家镇、千灯镇争创苏州市学习型乡镇;花桥经济开发区、巴城镇老年大学力争创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乡镇老年大学。通过开展苏州市现代化村(居)市民学校和省居民学校评估工作,带动昆山市民学校建设整体推进,争取有10所市民学校创建成省、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居民学校。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长效机制,夯实学习型城市基础。不断健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评估标准,编印《昆山市学习型组织建设标准指导手册》,推进全市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举办各种现场会和观摩会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展示典型,坚持采取点面结合、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的方法和步骤,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评估验收工作,夯实学习型城市基础。通过评比验收,命名昆山市学习型社区10个,学习型企业(单位)100个,学习型家庭1000个。

  5. 完善数字化学习服务功能,推广智能化学习方式。升级更新覆盖全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昆山市民学习在线”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学习推荐等便捷性、人本化的服务。通过网上成果展示、网上读书交流、网上讲座论坛等活动,营造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氛围。通过改革市民终身学习学分奖励制度和创新星级学员评比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数字化的积极性,扩大市民学习在线的影响力;依托“江苏学习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和苏州市社会教育在线学习联盟,不断完善数字化学习服务功能。多渠道丰富网上课程学习资源,力争网站课程资源达4000门,网上在线注册市民人数达69万人。加强数字化学习标准教室建设工作,各区镇分别建成数字化学习标准教室2个;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工作,推进网络平台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评选24个数字化学习实验社区。

  6.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系列培训活动,努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基本工作。各区镇、街道、社区要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确定相关的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创新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在职人员和失业人员培训、老年人社会文化教育和活动、弱势群体提高生存技能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居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社会生活等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极大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率,通过各类培训,使社区居民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的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77%。

  7.深入实施实验项目,引领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持续创新实验项目,推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使社区教育工作做得扎实、做得特色、做得有成效。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以“十二五”国家级、省级课题和实验项目研究作为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抓手,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参与实验项目工作,参与率达100%。《城市新型社区家园意识的培育》等4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实验项目接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实验项目终期验收。

  8.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促进社区教育特色发展。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领域,也是内涵发展的基本标志。各区镇要深入调查,摸清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结合现有资源条件,组织力量实施开发,形成具有昆山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追踪信息前沿,重视微课程建设,今年将微课程建设作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选评一批适合社区居民的优质微课程,提高数字化学习社区课程建设水平。2014年各区镇及其社区教育中心各开发2~3门本土特色的课程和社区教育微课程。

  9.培育“乐学昆山”全民学习活动品牌,努力谱写学习型城市新篇章。坚持制度设计与基层创新,丰富展示平台品质,培育学习活动品牌。围绕“乐学昆山”聚焦点,制定“精心策划、广泛宣传、层层推进、人人参与”的实施方针,形成“建立机制、理论先导、主题鲜明、多元联动、搭建平台、创新推进、持续发展”的运作程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推动“乐学昆山”全民学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全面总结和深度提练“乐学昆山”全民学习活动内涵,培育“乐学昆山”全民学习活动品牌,努力谱写学习型城市新篇章。

三、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社区教育组织领导。要把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加大对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统筹力度,建立市、区镇、社区(村)三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形成 “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街道社区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各级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坚持把社区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定期召开成员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社区教育工作中机构、阵地、师资、经费等问题。

  2.注重优化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均配备数量合理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和在校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绩效奖励机制和人员流动制度,加快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与志愿者为主体,教育系统与区镇相结合、以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3.不断健全社区教育工作机制。组织专家对社区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与民政、精神文明办、人社、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群众团体的联系,优化社区与教育的各项工作关系,促进社区内各类人群之间的和谐共存,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

  4.持续完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经费的落实。不断完善市、镇两级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市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镇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各区镇社区教育中心要探索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确保社区教育经费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