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提升水平 优化服务
努力推进社区教育均衡优质创新发展
昆山市位于上海、苏州之间,是江苏省的东大门,1989年撤县设市,市域面积92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万,下辖10个镇、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 个省级开发区。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都是昆山人。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改革开放以来,昆山重视发挥区位优势,以自费开发为起点,走出了一条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社区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面向人的一生的教育,对于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从“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建设学习型城市”这一目标,牢固确立“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按照“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之路,先后被确认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一、夯实基础,推进社区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要求,从统筹协调、经费保障、载体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有力地促进城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
1.建立社区教育工作机制。为加大对社区教育统筹力度,建立三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市级层面,建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镇(街道)层面,建立社区教育领导机构,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的指导推进工作;村、居委会层面,建立社区教育工作小组,负责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三级管理机构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街道社区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
2.完善社区教育保障机制。为加大对社区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市、区镇两级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 元的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区镇财政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 元的标准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2010年,全市财政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412 万元,其中市财政拨付287万元,区镇财政拨付125万元。
3.优化社区教育载体建设。按照市、区镇、社区三级联动的工作方针,注重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市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社区教育(学习)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面向社会、覆盖全员的社区教育网络。市社区培训学院建立课程研发和项目推广中心、终身教育培训中心和数字化学习指导中心,11 个区镇社区教育中心100%达到江苏省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标准,21 个街道学习中心和308所社区市民学校100%达到“六有”要求。
4.注重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合理整合具有昆山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面向市民开放文化、科技、体育、娱乐等场所2000多处,基本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形成了昆山“六大传统文化”,即: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文化、以顾炎武等“三贤”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文化、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大闸蟹和奥灶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及以昆石、琼花、并蒂莲为代表的园艺文化,有效地丰富了社区教育资源。近几年来,共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读本112 种、宣传手册和资料158 种,基本满足了市民的学习需要。
二、提升水平,推进社区教育优质发展
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我市按照“面上拓展、线上深化、点上突破”的工作要求,努力提高社区教育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社区教育优质发展。
1.以“面上拓展”促水平提升。一是拓展社区教育对象。注重由本地居民培训向外来工培训延伸,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延伸,由在职培训向再就业培训延伸,由技能培训向闲暇教育延伸,实现了社区教育全覆盖,促进了市民素质的全面提高。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接受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培训的比例达65 %以上。二是拓展社区教育平台。在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市民学校教育培训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建立了拥有350门课程的“昆山市民学习在线”共享平台。目前市民网上实名注册超过15 万人,每年访问学习超过50 万人次,平均每天访问超过1300人次。2010年,顺利通过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评估验收。三是拓展社区教育途径。每年举办终身教育学习周、昆曲艺术节、中国昆山啤酒节、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小学文化艺术节以及广场文艺“天天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有计划地开展“文明福万家”、“数字化学习社区行”、“万户家庭网上行”、“千场社科讲座进基层”等社区教育系列活动,营造了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2.以“线上深化”促水平提升。一是深化学习型家庭和组织建设。按照制定标准、动员发动、现场指导、组织评估的工作步骤,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截至2010 年,全市累计建成学习型家庭3759 个、学习型企业(单位)590个、学习型社区221个。二是深化实验(示范)区镇建设。2004年以来,积极开展各级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镇创建工作。目前,全市11个区镇100%建成昆山市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镇,其中4 个镇被确认为苏州市社区教育示范镇,2 个镇被确认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镇,4 个镇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镇。三是深化全国示范区建设。自2007 年成功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我市按照“对照标准、整改提高、注重过程、力求实效”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达到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提升了社区教育的整体水平。
3.以“点上突破”促水平提升。一是在教育研究上求突破。2006年以来,承担多项“十一五”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形成课题研究论文100多篇。结集出版社区教育论文集4本,汇集优秀论文近200 篇。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