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新模式。历经二十年,社区教育从起步到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支撑,教师、教材、场地、设备、科研等无一不需要经费的投入。当前,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社区教育需要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经费的保障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各地的发展案例充分证明,经费保障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直接制约着社区教育进程,直接影响到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水平。

  本文所指的“经费”是指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资金或费用。所指的“经费管理”是指对社区教育领域内的经费筹措、分配和拨付、使用、监督评估诸环节实施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的活动过程,以期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简而言之,就是指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两个方面。

一、课题的由来

  目前,就全国范围来看,社区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不平衡首先体现在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梯队”,“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两极分化”的特点。仅从国家级实验区来看,经费投入的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主要存在三个层面:一是至今还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仅从基础教育的经费中切一小块使用;二是列入地方财政专项预算,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落实;三是列入地方的财政预算,人均达到5 元以上。由此看出,国家级实验区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至今没有达到同一水平,更何况全国范围。基于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经费投入差异显著的因素,本文把研究对象定位在沿海地区中心城区范围内,便于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了解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在相似的发展环境和相同的经济基础条件下提炼规律性的东西,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正在蓬勃发展的社区教育事业,让非国家级实验区、经济欠发达城区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借鉴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出现或在出现问题后知道如何应对。

二、我国沿海地区社区教育经费管理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教育财政性经费支出规模严重不足

  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教育投资规模和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这一指标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GDP 的比例,本世纪开达到4%”。事实上在1998年我国才2.55%左右,直到2006年也只有3%,此时,国际平均教育投入占GDP 的比例为5.1%,其中发达国家为5.3%,发展中国家为4%,都大大高于我国的3%的比例。

  在3%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有50%是用于义务教育,有45%是用于高等教育,相反,为全体民众终身教育服务的社区教育却只是在5%之中占一小部分。相比之下,社区教育经费无论与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相比,其财政性经费支出相差甚远。结果显示,为全体国民服务的社区教育与为部分国民服务的义务教育相比,其财政的支持度存在何其大的差异,况且选择的样本都是沿海中心城区,经济相对发达,而经济薄弱地区,那就实在无法想象。

2、社区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非常缓慢

  同样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坚持“三个增长”的原则相比,其增长的速度是极其缓慢的。有的城区是零增长,有的城区有增长,但年增长的比例仍低于全国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

3、社区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比较单一

  筹措教育经费的目的是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物质保障,其内容主要是解决教育经费的来源或者说教育经费由谁负担,也就是教育投资的主体是谁的问题。世界各国的经验显示,社区教育经费筹措的途径有三种: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而我国社区教育经费的筹措途径比较单一,以某一中心城区为例,区级财政拨款占了总经费的80%左右,而社会捐资、企业投资占11%,其余9%是学员的学费收入。

  这样的投资格局预示着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越旺盛,需要越多的财政投入,需求和财力两者之间呈现正比关系,会给政府财政带来沉重负担,客观上导致会放慢社区教育发展速度,因为我国政府当前的财力没有能力支撑这样的投入分割比例。

4、社区教育经费的拨款模式较陈旧

  拨款模式是指整个拨款过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和形式。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主要有渐进式拨款、零基预算、协商拨款、公式拨款和绩效拨款五种社区教育拨款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比较先进的公式拨款和绩效拨款,公式拨款是建立在对教育成本行为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拨款模式;绩效拨款则是一种以产出为基础的拨款模式。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采用渐进式拨款、零基预算。我国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协商拨款模式或渐进式拨款,即由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依据教育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的有关文件,进行沟通、协商,根据区域的财力实力确立一个具体数额,与成本测算、效益产出无多大关系,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有时就是由主要领导一人确定,并可以沿用若干年。

5、社区教育经费的拨付程序欠规范

  从操作的程序来看,拨付步骤非常简单,既不需要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也不分次划拨,更不需要当地银行确认,而是每年按照区级财政专项经费的定额,直接由主管社区教育的行政部门制定预算,上报同级财政的预算部门后,直接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付,把原先需要七个环节完成的程序缩为三个环节,整个操作过程明显缺乏对“公平、透明、效益”三原则的考虑,在规范性上存在较大差距。

6、社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直接制约和影响一个地区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经费分配方向和比例不尽理想,会务考察位第一,年平均占34.2%,其次是教育科研,年平均占19.7%。同时,注重形象工程却忽略了投资的利用率,缺乏应有的成本意识,未能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设备、场地、设施的使用周转率,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经费往往会在庞大的国民教育财政投入体系下被忽略。

(二)问题成因分析
1、对社区教育功能和地位的认识没有到位,缺乏内在的追求动力

  考察社区教育的渊源与发展轨迹,有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社区教育的本质点。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社区教育,就在于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具有历史性与永恒性,社区教育的功能地位决定了社区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普及性和基础性特点所带来的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为全国所分享。社区教育较之其他基础设施类的公共物品,其收益外部性(溢出效应)更强。同时,社区教育是一个单位成本递增的事业,公共需求会不断膨胀,客观上需要连续不断地追加投资,同时又具有培养周期长,效益滞后的特点,特别是教育效益的迟滞性可能会使政府官员在自己的任期内无法看到效益,导致追求绩效的内生动力不足,理所当然,在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上缺乏主动性和足够的热情。

2、旺盛的社区教育需求,让教育经费处在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境地

  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紧密相连。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在职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接受挑战,外来务工人员城市适应性的要求逐步强烈,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也迫在眉睫―――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的要求,在经历了“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换后,社区便成了人们宣泄感情、交换信息、传递知识的平台,无时不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由此,有限的教育财力和旺盛的学习需求形成一对矛盾,始终让使社区教育处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境地,重视效率却忽视了公平,突出了公平却无法把握效率,如何使用好这把双刃剑的确是个难题。

3、社区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让教育经费投入难以有明确的标准

  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活动,其发展的方向是“三全”特点,即:全员、全程、全方位,社区教育的“三全”特性又带来了社区教育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一是教育对象不确定性,从“摇篮”到“拐杖”的涉及整个人生阶段各类人群;二是教育内容不确定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医学、环保、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三是教育方式不确定性,有讲座、咨询、沙龙、座谈、展示等;四是教育的结果和目的的不确定性,人们无具体的学习目的要求,而仅仅就是为了提高自我;五是教育的人数的不确定性,学习随时会因各种原因而中断。一系列的的不确定性给社区教育的成本核算带来很大困难,无法确认教育支出和建设性支出的具体标准,尤其是对公用经费的界定边界不清晰,以致于社区教育难以有明确的经费投入标准。

4、社区教育的政府推动,造成筹资渠道单一,融资机制不完善

  我国社区教育走过的二十年是政府倡导、推动和引领的二十年,在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积极发挥了主导作用,有力地开创了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也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强势政府在着力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市场的弱化和低能。从有关数据显示,社区教育财政投入占了80%,而社会和个人仅占20%,这种大跨度的比例分配会让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缺乏生机和活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万能政府的统包统揽,另一方面是国民的认识和社会的认同影响了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形成。以致于目前社区教育融资渠道还较为单一、融资工具还比较匮乏、融资机制还不完善,社区教育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社区教育的快速扩张,非财政渠道对社区教育经费缺乏有益的补充。

三、我国社区教育经费管理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教育体系的客观需要和基础性工程,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在现有的公共政策下,我国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投入状况显然难以满足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难以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为此,加强社区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加大社区教育经费的立法保障,加快社区教育经费的制度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任务。

(一)树立科学管理社区教育经费的意识

  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与管理直接制约和影响一个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穷国,要承担起为13 亿国民终身发展的财力支撑,是非常困难的。提高有限的社区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当前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但为全体民众终身教育服务的社区教育在整个财政性教育支出中不足5%,却在推进社会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当前社区教育发展急需的地方、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能是本文研究的首要之意。因此,在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尽快确立政策意识、成本意识和评价意识,提高教育投入要素的质量和资金利用效率成为核心问题,建立社区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就是其中的关键,逐步形成“做好规划、加强预算、落实监控、定期评价”、“用小钱办大事,用小钱办大教育,把更多的钱普惠百姓”等意识和氛围。

(二)加快社区教育经费立法保障

  社区教育投入是国家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积极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不断健全国家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依法治教,社区教育经费的筹措、负担、分配、使用等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责任明确。美国的《蒙代尔法》、法国的《终身职业教育法》、德国的《联邦教育训练促进法》和日本的《社会教育法》等一系列案例启示,社区教育的发展动力来自于法律赋予的地位,只有呼唤《终身教育法》的尽快出台,才能明确社区教育的责任主体,确定财政拨款的标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制订了实施社区教育的具体措施,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国民发展的机会和权利。理屎褪导?家驯砻鳎?挥薪?丈斫逃?母飨钪贫群透母锎胧┥仙??逑止?乙庵镜姆?刹⒀细竦匾婪ㄖ谓蹋?拍芙?⑵鹬丈斫逃?逑怠?/P>

(三)健全社区教育经费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改革、完善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当前,我们主要建立和完善三方面内容:一是尊重编制原则,合理分配经费。按照编制的四大基本原则,即:要先按人员经费,后公用经费;先教育业务教育,后行政办公经费;先教育设备,后行政设备;先校舍维修,后改建扩建。按照吃饭、开门、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教育经费,同时也要合理压缩人员经费,充分保证公用经费,将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支出机构比例宜控制在1:(0.25耀0.30);二是实施经费绩效考核,优化政府财政拨款模式。世界各国财政性社区教育投入的比例和数量是各不相同,但对于经费绩效考核已经成为共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重投入轻管理, 重立项轻绩效”的局面,强调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这种转变体现在拨款模式上的进步,从协商拨款到增量拨款、公式拨款,乃至绩效拨款;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模式,探索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经费使用,强化项目管理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对社区教育经费管理实行课题制管理,根据社区教育发展进程中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选择确立重点项目,围绕项目推进过程实行重点投入、专项考评。同时,推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区域性的社区教育资源共用共享机制。项目经费要单独核算,定期核对,设立项目经费收入(开支)明细帐,作为项目验收和绩效考核的依据。

(四)建立社区教育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社区教育是公共产品,需要政府给予强有力的积极扶持,政府的投入是社区教育经费来源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同时,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比增加,并使经费投入逐步实现多元化。在强调加强国家的财政投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国家投入的有限性和局限性。从目前来看,完全由国家承担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也有相当的困难,也不现实。因此,应该大力开发和培育教育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争取社会捐赠,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适时发行教育彩票,实行财政投资与市场筹资并举的“双轨制”,通过市场机制动员和吸收民间资本向社区教育的投入,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