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学校?好学校应有怎样的追求?这是倡导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两大教育战略背景下,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好学校的评价维度很多,但最终都要回归到“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涉及学校教育价值和教育本质的根本性问题上。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终极价值就是培养人,使人成其为人。 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学校的根本使命就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为学生的尊严、自由、幸福而教育。
首先,要顺应学生的自然禀赋。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法国思想家卢梭把学校存在的价值归结为“教育即自然生长”。因而学校应站在比分数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学校教育的价值所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自然成长法则,以最从容、最优雅、最自然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最自然的教育。我想学校教育不仅要重知识,更要重人格,重情感。换而言之,应秉持尊重、平等、民主、适性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立场和内心需求出发,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灵气和好奇心,鼓励质疑,引导创新;俯下身子,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丰腴学生精神生活,培育学生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多视角多维度看待每个学生,激发潜能和自信,提升能力,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其次,要创设原生态的成长环境。美国思想家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一书中把 “好学校”比喻成“一方池塘”,能让孩子象各种水鸟、两栖动物、水生植物一样,诗意般栖息、快乐生长。我觉得,这很形象很贴切。学校教育的特殊使命就是要把学校真正办成文化的殿堂、精神的家园、学习的乐园,通过提升办学内涵和服务品质,创设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为学生亶赋自然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空气和阳光。我觉得抓实“课程、课堂、课外”三个环节是关键。一是致力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建构优质、可供选择的“课程超市”和“课程群”,把课程选择权真正交给学生;二是提升常态课堂品质,突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课堂文化的重建,把课堂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三是拓宽课外视野,给学生真正的发展空间,引导、帮助学生享受原本属于童年的世界。
第三,要追求绿色的教育质量。优质必须以绿色为前提。我看主要体现四个特点:一是健康的,而不是破坏性、掠夺性的,不是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生命质量为代价的。二是全面的。不仅仅是指分数和升学率,而且还涵盖学生的全面素养、学业成就及其赖以形成的学校服务质量,如学习动力、学业负担、身心健康指数、师生关系等。三是效能的。学校德育应回归生活教育,重在体验、浸润和唤醒;课堂应着眼常态,追求教学效能,反对拼时间、拼体力;教研应坚持问题导向,以及指向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价值取向。四是可持续的。好的质量最终应体现在学生内心深处,体现在人格的成长、精神的高度以及能力的提升上。绿色的教育质量,将为每个生命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后劲,为每个学生的幸福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要持续激发教师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主体在于教师,我觉得学校应着力做好三方面:一是大力解放教师。学校在制度上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在管理上要追求形散神不散的境界,在学术上要弘扬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精神,让教师有时间去做学问、搞研究,静下心来研究学生、品味教材、开发课程、改造课堂。二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创新校本研修路径,健全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营造读书学习、学术研究的浓郁氛围,引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追求教学个性、形成教学风格,努力打造“学习共同体”。三是培育学校文化。倡导人文关怀,培育温馨、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生存品质,及时排解教师的负面情绪,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激发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动力,从而把正能量传递给每个学生。
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校有多高的升学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人格、精神及能力的改变等方面做成了什么,为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储备和积蓄了多少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