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抓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师生多元发展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围绕下城区总体教育目标,着力构建“高位高尚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新起点,明确新目标,建设新亮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规范管理,强化研究,开创新局面,将“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转化为立足岗位、干事创业、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带领全体教师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举措,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整体提升办学品质,不断深化“高位均衡、轻负高质”特色发展模式,促进师生多元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合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省级立项课题《体验式培训:师德教育新途径实践探索》为引领,以扎实的师德建设促进教书育人工作,推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通过评选优秀年级组、星级教研组等活动激励教师团结奋进,和谐互助,互学互勉。增强教师的大局意识,以学校的发展为己任,不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讲奉献,讲团结,讲精神,积极为学校发展、为学生成长奉献力量。     同时培养教师自身的文化自觉,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美”、“校园溢满书香  好书伴我成长”、“携手1+6校本德育课程”等活动,用正能量的细节教育学生(有温度的细节,有品位的细节,有文化的细节),用良好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始终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梦想,把“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落实到自己教育行为中。
    (二)加强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日本教育学会佐藤学会长说过: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学校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师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与研讨,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分享优秀经验,立足实际改进教学。本学期鼓励广大教师互学互访、互相听课、互相促进,校领导、教学骨干教师、备课教研组教师都要深入课堂,走进学生中间,共同研究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组织各教研组实施有效的集体备课,有效整合集体智慧,使集体备课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并形成1—6年级各科备课资料库(包含教案、练习、课件、试卷等),加强自我反思,有效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最终实现资源共享、聚集优势力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队伍。
  结合学校浙江省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互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杭州市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蛛网型”学习:从线性学习走向非线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切实推进学校“轻负高质”工作。     加强质量过程动态监测,探索科学评价方法,除练习评估之外,开展互助听课、作业交流、订正落实、培优补差等情况的交流与督导,并将这些工作常规化,长效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目标的最终达成。
    (三)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加强师生身体素养
    健康是人们全面发展的基础,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一直是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学校将继续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运动会、每月开展校区体育竞赛,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着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营造校园体育活动班班行动、生生参与、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

    在2013年,工会将继续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丰富教师业余文化活动,推广教师运动俱乐部模式,使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运动,不忘健身,劳逸结合,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四)以“小校园、大视野”为视角,培育教育教学细节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特质和“灵魂”。学校逐渐形成的浓厚的人文积淀和蓬勃向上的校园风尚,能使学生获益终生,使学校成为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健康持续发展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
  2013年,学校将以“小学校,大视野”为主旨,推进教师们的“一点做法”和“一点研究”,通过 “鹰架”学术小讲堂等平台交流与共享,展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创新经验和研究举措,发展教师特长,推进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彰显“长寿”教育细节文化。

    在学生发展方面,以“七彩阳光俱乐部”为平台,结合“第二课堂”、社区实践、少先队活动,大力开展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科技、京剧、武术、舞蹈等社团普及性活动,推进学生社团选学课程设置、课程导师制的实施、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创设丰富多元的活动空间,挖掘与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优势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打造优秀社团品牌。

(五)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精品校园     

    校园环境的优化,它是一种校园文化,能给人以熏陶与感染。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办学经费使用绩效,根据各校区的需求,合理规划,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引进并逐步完善校园数字化管理办公平台,启动凤起校区改建工程,实施校园环境的全面改善和硬件设施配备的全面提升,打造安全、文明、标准化学校。体现学校文化传承,树立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全力争取各类社会资源,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老师们,竞争与挑战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机遇与创新是我们奋斗的阶梯。昨天,我们敢为人先、不断创新;今天,我们携手并进、再接再厉。让我们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振奋精神,脚踏实地,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姿态,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