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的一年,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年初提出的目标,在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下,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逐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校园生活,涵养学子健康身心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对象,也是学校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才干,培养能力,发展学生优势特长。结合我校的杭州市规划德育课题《构建1+6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培育小学生公民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13年,学校发起“美丽墙”活动,将发生在校园里,教室内的感动和温暖定格,也把真善美的力量传递给长寿的每一位师生。杭州日报对此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2013年12月,学校被市城市品牌办评为“最美校园”。
1.完善社团管理,鼓励学生各展所长
学校大力开展体育、音乐、美术、科技、京剧、武术、舞蹈等社团普及性活动,推进学生社团选学课程设置、课程导师制的实施。艺术社团承办了2013年下城区艺术节合唱专场比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京剧社团参加省“星星火炬”少儿才艺比赛获得2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曲目《戏中戏》参加中央电视台大手拉小手的节目录制;曲目《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参加杭州电视台少儿春晚的演出。科技社团老师利用双休日等课外时间,对孩子们进行辅导与培训,已连续九年获得下城区小学组科技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2013年获得省级团体奖项9项,市级团体奖项1项;学生个人获奖省级24人次,市级获奖31人次,区级获奖32人次。田径社团在区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三跳社团在区比赛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好成绩,皮筋舞社团获得市三等奖佳绩。
2.星星火炬活动,各级比赛亮点频现
学校“大队委员改选活动”、“雏鹰火炬铜奖”少先队员考评活动搭建展现长寿学子精神风貌和综合素养的舞台。爱鸟俱乐部参加杭州市第五届观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2名队员被评为爱鸟积极分子。在杭州市“鸟类形象展”环保制作比赛有10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杭州市“鸟类诗词”书法比赛中,1人获得优胜奖。2013年,10人被评为杭州市“火炬金奖”少先队;18人被评为下城区 “火炬银奖”队员。五(5)中队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少先队中队、六(2)中队、三(3)中队、三(4)中队被评为下城区雏鹰优秀中队。三(3)中队获得了杭州市2013年“永远的铭记 清明祭英烈”活动方案评比一等奖。杨艺被评为下城区十佳少先队员;李炳黔、蔡禾被评为下城区优秀少先队员。吴戟红老师获得红领巾绘本表演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3.书香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阅读改变人生,书香浸润灵魂。学校开展品味书香诵读经典、班级读书会、童书淘淘乐、阅读卡漂流等系列读书活动,倡导师生共读,生生同读的阅读乐趣。2013年,学校荣获中国十大“爱读学校”荣誉称号、下城区中小学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春芽社团”获下城区“十佳优秀社团”。快板节目《书香满园展新颜》在下城区读书节闪亮登台;4位同学在“美图配美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位同学获得“学国学 明礼仪”小标兵称号。学校还获得下城区中小学“图书漂流” 系列活动——“微文”优秀组织奖,4人次分别获一、二、优胜奖;徐欣羽获下城区中小学“与美同行”演讲比赛三等奖。
二、推进人才强教,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 稳步推进校本培训,加强班主任团队建设
2013年,稳步推进班主任教师团队建设,加强过程性指导与引领,以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为主要载体促进班主任思考、交流班级管理理念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在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赵娓老师在杭州市少先队工作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班主任成长节上我校柴旻雯、王孝群、袁盈盈、赵娓、罗晓莉、陈敏和丁榕多位老师获奖。李菁老师被评为下城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吴晓丽和罗晓莉老师被评为下城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3年9月,蒋波老师被评为下城区优秀班主任,罗晓莉老师被评为下城区智慧教师,沈敏老师被评为下城区育人楷模。
2.发挥各教研组力量,加强任课教师团队建设
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引导教师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培养策略,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实现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切实推动教育质量提高。以集体备课和命题设计为抓手,扎实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英语教研组多次开展单元集体备课会,探讨语音教学,课外阅读材料的收集和指导等,还积极承办了区英语教师90学时培训,被区教研员誉为精英团队。
体育学科团队在聆听了教研刘员万荣老师的细心讲解下,群策群力,密切合作,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进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音乐学科团队前期在教研员杨才裕的指导下,学会了半音阶口琴的吹奏技法,并落实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上,三位音乐老师在杨老师的带领下专门去了新昌礼泉小学考察口琴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美术教研组老师们借我校结对学校桂林南溪山小学五十周年校庆的契机,专程赴桂林,参观桂林旅游职业学校艺术系和雕塑家工作室,考察当地小学美术教研活动,提升艺术鉴赏力和教学水平。
3.鹰架活动学术引领,促进教师科研素养提高
学校积极营造思辨、实证的学术氛围,围绕正在进行的“蛛网”、“互惠”学习课题研究,学校教科室收集、整理了相关文献和教学主题案例,汇编成册,推广课题核心理念。鹰架讲堂邀请老师们上台讲故事,讲对策,讲收获,使老师们对“蛛网学习”和“互惠学习”的认识越来越丰满。指导教师积极实施“一点研究”,在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及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在鹰架活动的引领下,教师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2013年度,我校省级立项的课题1个:《新课程背景下“互惠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浙江省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立项。市级课题2个:《小学低段绘本读写课程的构建》在杭州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立项;《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英语“交互式”语音教学研究》在2013年杭州市普教教研课题申报中立项。
省规划课题《从“教的管理”到“学的管理”:学习诊断、学生俱乐部及项目活动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在年度浙江省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包奕颖老师主持的市规划课题《增强小学生公民意识“1+6”校本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顺利结题,成果获2013年度杭州市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下城区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3年结题的区级课题有三项,分别是周佶老师主持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小学儿童作业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余文冲老师主持,徐闻音、余敏雅、马利锋、陈筱萍等老师参与的《小学科学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的实践研究》;凌志浩老师主持,罗晓莉、丁榕、林亿、陈林玉老师参与的《以培养一个好习惯为突破口,建立家校一体教育激励机制的研究》。周佶和余文冲老师主持的课题获下城区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胡早娣、余敏雅、赵娓、楼磊、马利锋、张晖等老师的论文在区级及以上获奖,谢艳、刘佩芬、赵娓、楼磊、胡早娣、周佶、曹爱卫等老师的论文在区级及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曹爱卫、吴奋飞、陈林玉、方丽敏、施奕、马利锋、邹卫星等老师在区级及以上层面交流。
学校案例和书评比赛,共收到文章84篇,其中书评28篇,案例56篇。最终评选出书评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4篇。案例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4名。获得一等奖的老师为曹爱卫、谢艳、马利锋、林亿、陈林玉、吴戟红、楼磊、罗晓莉、施虹老师。
鉴于我校在教科研管理,教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成绩,在第二届“苏、沪、浙”教育科研优秀团队、教育科研标兵、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中,我校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优秀团队。
(三)夯实保障机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 加强师德建设,夯实学校发展思想保障
师德建设的目标是增强教师爱学生、爱职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除了教师节表彰活动、节日慰问、生日祝福,学校更加注重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通过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倡导长寿乐于工作、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如创建文明学校的宣传动员,以良好的师德师风迎接市文明学校的复评。学校支部和工会联合组织的“夸夸身边的好伙伴”,引导教师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定期召开中层读书会,树立中层干部讲奉献,讲实干的工作作风。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良好校外支持环境
体现学校文化传承,树立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积极争取上级各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对我校校园环境、硬件实施、软件配套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提升,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学校借助省内外的结对学校、各高校研究院所的力量,为教师搭建良好的互动学习交流平台,鼓励老师多历练,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邵亦冰老师作为2013年杭州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参加了由市教育局初教处与市小管会联合组织2013年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互助共同体教学活动中,丁榕、王曦玫为大家做观摩展示课,山东校长考察团来校听课,沈姝兰、周佶老师执教展示课。
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智囊团、家委会、家长课堂、家长助教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为师生成长服务。2013年9月,家长委员会成员联合浙江省少儿电视台、杭州市图书馆发起了“盲童有声书籍录制”大型公益活动,积极组织四年级学生参加了为“盲童”录制有声书籍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埋下“信念、责任”这颗种子,并发芽结果。青年时报及浙江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3.革新信息技术,启用校园网络办公系统
学校注重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支持信息技术广泛、有效应用的数字环境。2013年,学校启用新版校园网办公系统,实现了诸如师生奖惩记录、请假调休手续、科研课题管理、公共财物报修、学生成绩录入、安全责任区每月检查反馈等工作的网络化,在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基础上,希望能让教师从日常一些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网络校本资源库的建立给学校教学资料的积累和借鉴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班级空间为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了稳固的沟通桥梁。后期数字校园建设将深入探索,形成一个全方位跟踪记录教师成长轨迹、无缝化对接课堂教育教学的教师综合发展平台,以及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延伸教育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生网络化学习平台。
4.夯实后勤保障,营造良好学习工作环境
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保障能力,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和教师培训、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2013年新华会计事务所对我校2011年-2013年的财务运作进行审计,审计报告指出我校行政财务能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财务制度,各项财务收支活动合规、真实,资金运作合理规范。
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创造和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加强学校安保工作管理,充分发挥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范的作用。加强设施设备安全排查,防患于未然,定期对校园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外,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邀请了下城区消防大队专业人员对我校的校园消防安全设施配备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检查反馈学校消防设施齐备,每学年的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具有实效。
学校还积极开展与所在社区和地方政府的文明共建活动,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保证师生的生命与学校的财物安全。
老师们,让我们团结一心,继续发扬爱生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更新观念,积极进取!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树立学校品牌,提升教育品质,开创长寿桥小学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