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也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基石。今年的暑期师德培训,学校继续推出一系列丰富的、接地气的培训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一、技术,让教育更美好

为了提升老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校邀请了科大讯飞的培训讲师,对全体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讲师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课堂平板进行备课和课件制作,云资源下载,布置作业,评改作业,生成数据报告等,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作业情况。

老师们认真学习,充满期待。一些老师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现场进行了操作演练。

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学校一线课堂,相信将会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很大的改变。我们也期待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走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智慧教育的“华丽转身”。

二、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工作之余,让书香浸润日常,认真阅读一本好书,倾听自己的声音,倾听他人的声音。

徐碧莹老师分享了一本关于沟通的书—《别和叛逆期的孩子较劲—亲子无障碍沟通50招》,作者尚阳是“中国青少年励志教育之父”。这本书主要从沟通、品格、学习、生活、安全、观点这六个方面讲述怎么跟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俞天能老师分享了史文杰的《好的教育》,告诉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言语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也要肯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学会延迟满足、明智取舍。

梅倩倩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她的暑期读物《爱的教育》。对于孩子,要用爱来教育,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明天。

梅倩倩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她的暑期读物《爱的教育》。对于孩子,要用爱来教育,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想法,才能真正点亮孩子的明天。

三、走与研,收获更多感动

朱晓岚老师分享了两年之前的“巴东支教之旅”。

回忆起那次离开了自己仅仅三岁的女儿远赴巴东支教的经历,她说:“离开时,我听到的是女儿的哭声;写文字时,在耳边响起的是千千万万留守儿童的哭声。”

“一步一脚印,一点一光明”,这里面的光明,不仅代表了支教的巴东的小学越来越好,也代表了光明小学。整个汇报围绕“爱”展开,分别从阳光之爱、赤子之爱、特别的爱来分享。

汇报中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位农民企业家,也是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他因为孩子需要小学,便把幼儿园硬是办成了小学;因为孩子回家没有人照顾,于是就有了宿舍。可以说孩子们需要什么,他就想方设法的提供什么。阳光小学不光是一个学校,也是孩子们的家。

 

徐佳璐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校青春期研究社的团队结构,未来计划,暑期研究及成果。

随即分享了她关于青春期教育的感受和体验:通过组织线上读书分采取乐学的方式,减轻孩子的负担,从快乐中学习。在学校,可以通过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孩子看到事物本质,收获道理。在家庭,爱和陪伴是源泉,当然这个爱要与时俱进,停滞不前的爱只是变相的爱的绑架,而所谓陪伴更不是拿着手机的、形影不离的和孩子待在一个空间里,应该是要有思想的碰撞,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保留孩子的好奇心。

她表示从讲座中对教育和管理有了更深的思考:“爱和陪伴是最长久的教育”。

 

“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

阅读、研学都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信大家在听了本次干货满满的山海汇之后,一定是“满载而归”的。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次的相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