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的方式,切实推进试点项目实施,促进试点学校科研能力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研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推动联盟组建设,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试点学校联盟组教师说课评比。
4月7日上午,我校结合“四有”教学新样态研究项目,派出五位年轻教师参加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试点学校第二联盟组教师说课比赛。
这五位年轻教师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科的新生力量。她们赛前充分准备,赛场发挥出彩。她们的教学设计有理念、有亮点、有创意、有实效。她们是景成智慧、气质、靓丽的实力担当……
“从构建课堂走向构建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梯,从构建教学思路走向构思‘生本’课堂,每一次的比赛都是对自己教学思维的一次革新。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感谢集体给予的智慧和支持。而通过比赛,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又重新融入每一天的课堂,不断提升着教学水平。回应式课堂、选择性作业、精准化辅导,在走向“提质强校”的每一天里,我们都将努力并充满力量。”
——赵词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往往从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得出结论,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
——王琰雯
“教学设计要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的延展性、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学生活动的层次性、说课内容的方向性、板书的呈现性;深度挖掘教材所给的练习,其中有机械性的练习,有思考性的练习,也有综合的语篇运用,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难度系数慢慢增加。”
——魏玉萍
“授课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刻板地实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随堂反馈,及时地进行调整。倘若发现学生的接受情况较弱,就应该放慢课堂的节奏,替换更为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倘若发现学生接受较快,可以适当的跳过机械化的重复,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困难问题的解决上。所以一节课不是一条直线,平铺直叙的将你所想要讲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是一棵树,学生想要向哪边生长,我们就提供相应的帮助,回应他们的需求。而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在理论层面上不断地提升,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更为科学有效。”
——王燕佳
“说课需要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预设的学生情况表达出来,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无形中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过程,回应式课堂、选择性作业、精准化辅导等教学改革要求与说课比赛相结合,这本身就完成了一次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升华。
这次比赛不仅是一场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察与历练,更是一个学习和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开阔教师的视野。”
——方文琳
五位年轻教师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这一切成就离不开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今后,年轻教师也将继续不忘初心,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