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君老师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初三的同学们,还有9天,我们就将迎来一模毕业考。作为班主任,我上周就在教室的前门和后门各贴了一个字:前“静”后“学”。希望同学们安静学习,努力再努力,实现梦想!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年轻时要努力!

有这么一个人,他3岁丧父,小时候跟着母亲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事实上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满15岁后,为了补贴家用,在婚丧祭祀的场所中奏乐念祷。后来因为母亲的坚决反对,他再度重拾书本。16岁时母亲过世,年轻的他求职受挫,于是更加坚定向学之志。经过了十多年苦读终于有所成绩,30岁时名声渐渐响亮,开办了私学,开始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来教育贵族、平民甚至奴隶的子弟。他当了42年的老师,最终成就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文化典籍,影响了中国及周边地区两千多年。他是谁?他就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圣人,也是公认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位圣哲之首。

回顾了年轻时孔子的坎坷经历,同学们有何感想呢?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等各种条件何其优越,但是你可曾细细思量:在丰富的物质条件面前,我是抓住各种有利因素,努力学习,力争上游;还是丧失了青少年应有的进取心,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沉迷于游戏、玩乐之中,禁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呢?如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不能让某些同学警醒的话,那么,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你可有启发呢?没有吃不光的金山银海,坐享其成是最可耻的行为;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才是我们人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源泉。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接近初三毕业,就算再努力,也为时晚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一下,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而且所为都能符合规矩的境界了。我们知道孔子享年七十二岁,从内容来看,这话应出于孔子人生暮年,乃是孔子回首其一生在进德、为学、从政上的历程,有感而发。

同学们,不要忘了孔子是十五岁立志学习,而后十多年苦读才有所成。十五岁——这正是同学们今天的年龄,美好的青春年华,怎么能让它白白付之东流呢?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只要你努力学习,做到两耳不闻喧嚣声,一心读书求知识,那么十多年后,拥有丰富知识的你,一定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笑傲江湖、无所畏惧。

同学们,人生百年,不经年轻时的努力,何来中年时的淡定、老年时的厚重?人不努力枉少年,请让我们一起奋斗、拼搏,迎接明天的成功与辉煌。

最后,预祝初三年级所有同学在下周三、周四的一模毕业考试中出色发挥,达成目标! 谢谢!

微信图片_201904010903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