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融合,民族大团结,道德与法治教育我们这样做

——暨“明珠杯”青年教师比武大赛(小学道德与法治专场)

基于“容融教育”下的民族团结教育是我校的新集体教育项目,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我校一直以来的重点工作,课堂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变,教育效果的体现,都要通过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活动来彰显。1012日上午,“明珠杯”青年教师比武大赛(小学道德与法治专场)在石桥校区隆重举行。陈佳飞老师执教五年级《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区教研员徐园老师莅临指导。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蒋相和副校长、教导主任蒋军老师、综合学科各备课组长及小学各年级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

陈佳飞老师用一首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利用图文和微课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引入宪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与展示了搜集的关于“民族交融”的资料最后融入学校特色,展示“民族花开”系列活动陈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教学环节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从理性的拓展知识上升到感性的情感共鸣,真正触发了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体验。教学结束后,陈老师就上课思路、上课感悟等方面做了自我评价。


接着,听课教师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王瑾瑾老师表示少数民族视频让印象深刻,她肯定了陈老师善于利用学校和学生资源,从身边的学生入手,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

朱丽琴老师认为陈老师的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能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小组合作,又有自主探索。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情感升华。

汪莲老师提出,在学习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个知识点从学生的反应中看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建议是否需要制作一个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随后教研员徐老师做了专家点评。她肯定了陈老师的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清晰;能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课前准备充足,学生在有了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再到课堂里和同学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效地提升情感体验。同时,徐老师还就本课提了小建议:教学目标要保持始终。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评价要精准,让学生有强烈的感受:各民族是统一的、团结的、不可分割的,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

明珠是一所多民族融合、有爱有温度的学校,此次活动既是一次课堂比武,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相信在学校“容融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定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推进学校民族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