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在“坚持容短促长,写就以长融短”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在校园环境、教育体系、教育对象、课程衔接等方面,利用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建构自身的“容融教育”体系,使得明珠的孩子有良好的教育起点容入,终点融合。全校师生强特色,求发展,并不断跨越,实现内涵发展,使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了公平优质美好的教育,让这些可爱的新杭州人不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且真正能够融入到城市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而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1022日和1030日上午,明珠杯青年教师比武大赛(小学数学专场)在包容多样、团结平和的明珠实验学校石桥校区隆重举行。我们还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员陈红霞老师和汪和庆老师莅临我校指导。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由五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心准备的展示课;第二环节是五位老师对设计意图及教学后的感受进行说课与反思;最后环节请陈老师和汪老师作精彩点评。

             

1022  教研员陈红霞老师

1030  教研员汪和庆老师

数学低段组展示篇

    1022日上午第一节由吴雯老师执教三年级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吴老师从单一到多元用不同的圆片、长方形、三角形来认识二分之一,找一找二分之一在哪里,然后进行辨析: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节课吴雯老师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孩子们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究,吴老师展现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厚度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课由王雨露老师执教二年级内容《认识时间》。王老师从钟面上一小格是1分钟,一大格式是5分钟,一圈是60分钟引导孩子认识了钟面。她用巧妙多样的教学方法突破了几时多的难点。这节课,教师对学生有引导,有帮扶,有开放。

第三节课由高青丹老师执教二年级内容《角的初步认识》。高老师从生活中的角出发,让孩子们自己找角、玩角。一系列过程一气呵成、一脉相连。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这节课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数学高段组展示篇

1030日上午第一节由蒋旭斌老师执教五年级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非常清楚:教学伊始,用两个儿子分田这个趣味游戏,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接着用数--------用一系列探究策略,让学生充分感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最后数学习题反馈的顺序很有逻辑性。


1030日上午第二节由沈蕾娜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内容《平行与垂直》。沈老师是个能听会说的老师:她整节课都非常专注听学生回答问题。教学语言简洁、清爽、准确、到位,能根据本校孩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材加工。


上完课后这五老师分别对磨课的过程,上课思路等方面做了自我反思。

   最后两位教研员分别对5位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教研员陈红霞老师首先肯定了3位年轻老师的教学。她惊叹并夸赞明珠数学团队的集体力量,看到了明珠数学团队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展示了3节很有深度和广度的数学课。三位老师的素质非常好,极具亲和力,互动环节与学生融为一体,能根据我们学生的起点再进行教学,目标精准到位,教材处理思路清晰。三节课都能够把零碎到整体建构,突出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厚度,学习的延展,学习的体系四个方面。获得陈老师的肯定和鼓舞的同时,她也提出了小建议:以后可以继续打磨这几节课,让这些课成为明珠的精品课,随时随地可以展示的品牌课。


教研员汪和庆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理念不错,教案有试教修改的痕迹,教案格式规范,有老师设计的问题,预设学生的回答。教案设计的逻辑关系很强。蒋老师在反馈交流作业过程中敢于暴露问题,在数的作业中先讲零碎的再到完整的,这一过程很有逻辑,作业中能细致地帮助孩子,恰到好处地去引导学生。沈老师的课主体核心部分互动是真实的、有逻辑的一环扣一环,如行云流水。

正如洪建斌校长说的:一个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将成为个人及其所属整个民族的核心素养。一个人在未来生活中能否适应未来变化,不是取决于其在学校能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在学习中能不断学到多少新的东西。学校要有一个能够让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每个孩子的基本素养都能得到培养。这些基本素养教育,能够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来指引孩子的人生发展。

我们的数学组团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