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遵循“尊重生命 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以“仁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继续围绕建设“三园式”特殊教育学校这一中心工作,聚焦优质智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打造温馨家园,提高师生素质素养;助力成长乐园,丰富校园多彩生活。
二、重点工作
(一)聚焦优质智园,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教学常规常抓不放。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就要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检查、有梳理、有反馈”。具体而言“有计划”是指在开学初就制定好相关工作的检查计划,有序地布置,安排好教学常规检查的行事历;“有检查”是指根据教学常规检查计划,及时开展相关检查;“有梳理”是指对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梳理;“有反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反馈。
2.教学改革重点推进。做好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将充分发挥浙师大专业团队的引领作用,做好社交课题的结题工作,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展社交主题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推进电子化个别化教育。结合省电子化IEP的要求与学校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管理需求,在全校范围开展学生的电子化个别化教育计划,完成包括学生现有情况评估、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成果评估等。开展课堂节活动。围绕社交主题课程,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覆盖多学科、多年段,邀请专家加入工作坊,促进教师的成长。
3.教师研训提升实效。做好学校课题工作。围绕已立项的课题,建立和完善课题组成员队伍,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指导,定期做好课题研究过程督导。培养科研骨干。以校级课题的立项和推进工作为载体,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通过校级指导、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跟进青年教师的研究过程,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鼓励教与研结合。努力做到“上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论文”,提升论文撰写的能力。
4.班主任专业可持续发展。用好区班主任培训体系,同时积极构建校级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机制,努力做好新任班主任、新秀班主任、先锋班主任梯度培养工作。积极探索班主任例会的模式,提高例会效果。继续完善班主任学习制度,开展好文分享、经验交流、主题讨论、参观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进一步思考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努力促进班主任工作提质增效。
5.学前教育积极筹办。学校将从师资准备到课程准备,从招生宣传到环境布置、教室功能分区、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一日活动安排等,积极做好开班准备,争取下半年顺利开班。
6.特教中心稳中有进。理顺卫星班工作。结合上级部门对卫星班工作的要求,规范卫星班工作,做好卫星班课题的结题工作。开展送教上门。以下城区民生满意实事工作推进为契机,争取教育局、民政局的多方支持,继续做好学校送教上门教师的培训和会议工作,推进送教上门工作的规范性,提升送教上门质量。做好随班就读工作。一是开展区第五届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二是组织区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三是做好2019学年区随班就读学生审核认定工作;四是做好资源教室的建设和运行指导;五是做好对全区随班就读学校的巡回指导。
(二)打造温馨家园,构建仁爱校园文化,提高师生素质素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特点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学生的生涯教育相结合,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开展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信、自律、勤奋教育;努力构建教育三课堂,即学校“第一课堂”、校外“第二课堂”和网络“第三课堂”,提升全员育人、科学育人、协同育人实效。
2.优化个别化行为养成教育与代币制评价于一体的校园评价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代币奖励(发放)——银行兑换存储——超市消费(回收)”的代币系统,并通过此循环过程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生活技能。以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为抓手,以国旗下讲话、小红帽微笑岗、宣传栏、德育主题墙以及班队活动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端正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每月重点行为常规进行训练,形成“行为规范—日常教育—常规监督—评比强化”为一体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系统。2019年初步形成培智学校的雏鹰争章评价系统。
3.加强政治思想引领,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教会精神。努力统一认识,提升全体教职工的政治觉悟,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开展教育法规的宣传学习,增强教职工依法执教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责任意识。开展暑期师德培训。积极配合做好教育局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开展有爱的系列活动。积极通过“我眼中有爱的你”“爱与智慧并行”“健康好教师评选”等系列主题活动和“爱岗敬业教育基地”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
4.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和后勤保障。推动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办法的修订。2018年学校完成了管理手册的新一轮修订,接下来会结合教代会的提案进行《奖励性绩效考核分配办法》的修订工作。更新校园环境布置。替换陈旧、缺失的橱窗、走廊布置,添置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环境布置。加强资产管理。做到物尽其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规范食堂管理。定期培训,提升人员业务能力;夯实卫生,营造和谐用餐环境;规范采购,严把食品安全质量;邀请家长参与,提升食堂满意度。做好绿色校园工作。委托绿化养护单位进行校园绿化养护;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贴好提示标语。
(三)助力成长乐园,搭建各级各类平台,丰富多彩校园生活。
1.开展丰富的群体活动,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加强球类、摄影、健美操、书法棋类四个社团建设,抓好常态化活动,综合各类活动及资源开展踏春、团康、观看演出、摄影展、教职工运动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文体活动,提升职业幸福感,增强学校凝聚力。用好“憩心阁”。实现“择一处小阁,让心灵小憩”,使之真正成为教师情绪调整、备课学习、教学研讨的“教工之家”,积极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氛围,帮助教师排压解乏。
2.强化“一式两日三活动”模式,丰富学生在校生活。加强仪式教育。通过仪式规范性增加教育效果;加强常规性工作的细节管理,使其形成一定的仪式性,增强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加强节日教育。综合利用好传统节日、纪念日和主题日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养成、感恩、公益环保和安全等教育,提高少先队员的整体素质;努力办好首届校园课堂节和第二届校园艺术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以“仁爱”为核心的校园节日文化体系。加强活动教育。继续以素质教育体验点、启智志愿服务、爱岗敬业教育基地和校园主题活动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合活动,继续加强班队活动的管理力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融合家、校、社,开展多方融合活动。拓宽活动阵地。正式启用红领巾广播站,积极与社区(医院、菜市场、超市)、第二课堂场馆、各志愿单位等联系,拓展校内外实践活动阵地,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与展示的平台。拓展家长学校活动。适时更新家长委员会或公众教育督导站机构,开展学校首届爱心家长(或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梳理家长学校工作的调查结果,拓展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一线专业教师分享、家长工作坊、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等,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有效的家校沟通、家长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活动。开展普特融合活动。继续保持与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联系,积极协调为学生提供爱心服务,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同时认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爱心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熏陶;加强与馆校共建单位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校外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老师们,新的一年,让我们抓好重点,迈开步伐,继续出发!
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
2019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