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教育局“双十百千”智慧教师梯度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才发展战略及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下城区人民政府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教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握“智慧教师”要求,实施“梯度培养”策略,创新名师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教育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教育人才作用,为建设以“高位均衡、育人为本、师生幸福、人民满意”为指向的“开放型、内涵式、可持续”教育现代化城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双十百千”智慧教师梯度培养是对原有梯级名师认定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和深化,努力实现由统一管理向分层管理、梯度培养转变,由重评选向重培养、重任用和重评价转变。

1.工作目标

“梯度培养”每三年为一个培养周期。至2015年,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建设20个省特级教师和拔尖人才领衔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智慧空间站”。

——培养200名在杭州市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和“教育英才”。

——培养2000名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在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标兵”、“教育能手”。

2.主要任务

——创新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努力打造下城区域特色的智慧教师队伍。

——研制名师梯度培养标准。对下城区“教育功臣”、“教育名家”、“教育英才”、“教育标兵”和“教育能手”等梯级名师提出专业化发展标准。

——构建名师梯度培养机制。科学建立各层级名师的遴选机制、培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晋升、退出机制,充分调动名师成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打造名师梯度培养特色项目和载体。全方位构建有价值、可操作、高效率的培养、培训项目和载体,提高名师成长的加速度。

三、主要举措和载体

(一)以专家为引领,构建名师成长共同体

建立基于共享价值、为了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具有开放性、凝聚性、共生性和多元化的名师成长共同体,促进名师“群生长”。构建“导师引领、团队互助、个人自主、共同成长”的名师“群生长”新模式,提升名师梯度培养的效率和效果。努力做好院区合作、做细师徒结对、做实与农村学校的结对帮扶等多种成长共同体建设。

项目和载体

1.建设“名师智慧空间站”

全力打造20个高端的“名师智慧空间站”, 建设有活力、有特色、有实效的学习型组织。每个“空间站”由一名省特级教师或拔尖人才领衔,根据相关条件和程序,选拔10名培养对象组建成一个名师团队,以“工作室”的方式开展培训、培养活动。每个“名师智慧空间站”配备区内与区外、理论和实践“双导师”,开展小班化培训、个性化指导和跟踪式培养。

“名师智慧空间站”严把条件关、评审关和考核、评价关。基于专业成长,明晰培养定位;关注专业要素,完善培养内容;坚持团队指导,注重任务驱动,促进作用发挥。加强经费保障,提高“空间站”管理水平和质量。

2.建设“教育智库”

建立以服务领导决策、服务教师成长为主要任务,以知名专家为主要资源的下城“教育智库”,是打造成长共同体的基础和保障。“教育智库”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从事教育、教学、师训工作研究的教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及社会相关专业人才等;省内外专家型教师、教研员。智库的专家、名师实行聘任制,聘期三年,由区教育局颁发聘书。

实行名师团队导师制。做好专家与培养对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接,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权,明确评价与考核办法,形成区域研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

(二)以培训为抓手,夯实名师成长基础

精心设计和开办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培训班,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做到因材施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重点加强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支持学历进修,优先安排名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和攻读教育硕士。

项目和载体

1.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扎实抓好360学时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探究主题式、情境式、参与式培训,将区域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与自主研修有机结合。提升区域教师整体素质,为名师的梯度成长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为我区名师的可持续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认真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创”教师培训项目,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2.高端名师访学

对培养期间表现突出的名师人选,提供高级研修、挂职锻炼和异地访学等学习提高机会。继续探索名师培养的跨省市学习交流,定期委派名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开阔专业视野,提升专业发展能力。

创新教师海外研修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建立教师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攻读学位、访问学者以及跟岗学习的机制,深化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佩瑞学区的教育合作,加强双边培训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坚持项目驱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评估。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活动,提升区域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三)以科研为动力,丰富名师专业底蕴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理论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意识的形成。大力开展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常态教科研,通过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式和途径,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培育教育智慧,成熟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从一般教师——名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和跨越。

项目和载体

1.教育学术大讲堂

切实抓好“教育学术大讲堂”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实现常规化、精品化、特色化和研训教一体化的“四化”转型。加强资源整合和平台开放,探索与有关院校、师训机构和主管部门的合作,努力将“学术大讲堂”打造成教科研和教师培训的优质品牌。科学设定举办周期,举办内容和形式更趋多元化,开展百家讲坛、课堂教学展示、重点课题和重大学术成果推介、办学特色展示等活动,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名师梯度培养服务。

2.高水平学术成果著书立说资助

鼓励、支持名师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名师思想力和理论水平。科学制定著书立说资助对象和资助成果的评估、遴选办法,建立资助标准,加强学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学术成果的实践效益。

(四)以实践为根本,提升名师实践能力

树立“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实践取向,促进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广泛搭建展示平台,大力建设优质实践基地,多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构建“在实践中培训,培养实践能力和水平”的研训教一体化培养模式。

项目和载体

1.名师好课堂

精心打造“名师好课堂”,为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交流、观摩学习、名师引领、探究研讨、资源汇聚搭建多功能、高层次的平台。各学科定期组织区内外名师同台开课——教师观摩学习——专家点评——教师互动——结拜名师等系列活动,打造一个研训教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活动结束后,“课堂实录”纳入下城区教学资源库,为全区教师积累教师学习、研究资源。

认真办好每年一度的“课堂节”,集中展示“名师好课堂”。

2.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

认真总结 “教师成长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出“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科学制定实施办法,明确评估标准和要求。

四、管理与评价

按照“选、培、管、用”一体化原则,遵照“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科学建立运行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一)遴选机制

智慧教师梯度培养对象的遴选,实行分层选拔、分级培养办法。

“教育标兵”和“教育能手”,由区教育局提出选拔指导性意见,学校自主选拔、自主培养、自主管理和自主考评,区教育局备案管理和监督检查。

“教育功臣”、“教育名家”、“教育英才”等梯级名师,由区教育局管理。实行本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的办法。

“名师智慧空间站”的遴选和建立,另行制定实施方案。

(二)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设定名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对局层面管理的名师开展三个维度的考核和评价:职责与任务;专业发展要求与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细化、量化相关指标。

加强过程评价,实行中期考核与届满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局层面管理的名师培养对象、“名师智慧空间站”建设中期,由名师本人和“空间站”负责人写出中期发展报告,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期中和届满考核。

(三)晋级、退出机制

届满考核为合格及以上的,自动进入下一轮梯度培养同一层级培养序列;届满考核时,其发展能力和水平已达到上一层级相关要求和标准的,给予晋级;考核为不合格的,取消资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取消培养人选资格:中期考核不合格者;调出本区或调离教育系统者;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情节严重者。

五、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区教育局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统筹安排、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和评估监控。

校(园)长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努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创造条件,并结合学校实际,创新落实《实施方案》。

(二)经费保障

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师干训经费落实到位。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名师智慧空间站”、“高端名师访学”、“高水平学术成果著书立说资助计划”、“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等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多渠道筹措奖励资金,对成长较快的名师、运作高效的“名师智慧空间站”和“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等实行奖励。

(三)政策保障

对符合条件的培养人选在资金扶持、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评先评优、提拔晋升、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和重点考虑,努力创设有利于名师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宽松、宽厚的人文氛围和工作环境。将教师专业发展和智慧教师梯度培养工作纳入校(园)年度绩效考核,并加大权重和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