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表达与表现
 
      如何引导孩子表达与表现

   美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作为美术教师就得先期明确这个学科的定义,更应该明白其内在核心的本质。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美国美术教育家科汉和盖纳都称之为“另外一种语言。”,这就是说美术其本质是一种语言形式,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感知觉体验的一种语言活动。

   孩子在一种进入状态的情况下,通常会手舞足蹈,自言自语。那是他们在为自己的画笔表达而添油加醋,这样的情形过后,他们内在心灵会获得一种极大的宣泄与满足。

   作为孩子,他们有自己认知世界的方式,他们有着一种成人看来“啼笑皆非”的认知与感受。这种认知与感受有他们自己直觉的,当然也有成人激发与引导的。

   如此说来,美术就是把自己要说的“话”用画笔下的形象说出来。从文字语言表达的词汇来看,归类为名词、动词、形容词。那么美术同样需要用形象(名词),动态(动词),感受与情感体验(形容词),通过合理的组织或者建构,来描绘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情感。画与话同音,依此来触类理解,美术并不只是为了画一个具体的某个形象或者事物,这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并不重要,而是如何让孩子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这个“动词”甚至形容词。

   在美术中有抽象一说,简单的字面理解就知道,它被剥离了形象,那么剥离形象之后,那还能做什么呢?当然就只有形以外的东西了。形以外的东西就只有感受了。因此,美术老师不能为孩子的形象描绘的浅表目标而孜孜以求,并且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最大的障碍与折磨。往往那些把思维放在表述感受上的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从来不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因此,我们教学的中心是如何让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事物内在的独特感受,那么孩子的表现与表达也就深入下去了。总结起来,我们老师该做的是:

1、感受了解不同年龄儿童最真切的生活触点

2、确立选择合适的表现主题

3、明确表现主题的动词与形容词目标

4、引导刺激孩子的表现冲动

5、选择提供最恰当的表现手段与材料

6、剩下的就是老师的眼光判断孩子的起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