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有孩子来告状“陈老师,刚才XXX说我是笨蛋!”“不是的,是他先说我的!”“不对!明明是你先说我笨蛋的!”就这样两个孩子在我面前争论不休。这样的事情可以通过劝说和教育解决,但事情一再发生,迫使我开始思考,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慢慢的我有了答案。

       又是一个早晨,小朋友们在玩游戏,“老师,刚才XXX说了脏话!他说X!”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孩子的模仿和哄笑声。这次我不再调解而是很平静的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现在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是我们中国的大诗人苏轼和佛印之间的故事……”一听到讲故事,孩子们都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苏轼去寺庙时遇到了好朋友佛印,笑着对他说“哈哈,佛印我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一坨大便。”佛印不气也不急笑着回苏轼“苏兄,你知道吗?我看到你就好像看到了一尊佛呀!”苏轼听了佛印的回答觉得自己占了上风,回家后得意洋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妹妹,苏小妹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她听后告诉苏轼“哥哥呀,你太傻了,你知不知道佛印那样回答是在笑话你呀?”“笑话我?”苏轼不明白。苏小妹又说“因为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心里有什么就会说什么。”苏轼恍然大悟,后悔自己的无知。讲完这个故事后我问“小朋友们都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呢?”有人说,心里有什么就会说什么,也有人说骂别人就是骂自己。

  《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幼儿园、社会、家庭三方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故事的教育意义优于老师的教育,更易理解更生动更贴近幼儿的兴趣。从此以后班里说脏话的情况好了很多,一旦有人说脏话,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心里有什么,就会说什么的!”这样一来说脏话的孩子也意识到自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