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是一所有22个高中班、8个初中班共30个班级、1300余名学生、124名教职工的完全中学,其中共产党员43人,民盟成员7人,农工党党1人;学校设有民盟支部,共有16名盟员,其中退休教9名。

一、学习理论,提高对统战工作的认识,

党总支组织支委、党员、中层以上干部和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党总支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党建园地》栏目,设立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两个分栏目,内容有统一战线理论、文件、领导讲话、相关文章、民主党派介绍和活动报导提高了广大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和教职工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真正抓紧抓实抓好在统战工作中,党总支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把统战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二、           落到实处,切实做好统战工作。

党总支在把党派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计划,建立党总支书记与党派负责人的联系制度、参与党派活动制度、与党派互相沟通制度。党总支书记与党派负责人建立每月一次定期与不定期的联系制度;党总支书记参与党派组织生活;党派成员参加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行政会议、教代会,参与学校的一些重大事项决策;通过加强党盟联系制度,密切了与党派成员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凝聚了人心。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在1月份与民主党派成员举行新春茶话会,党总支书记每年 4次参加党派会议,通报学校情况和学校发展规划,听取党派人士谏言献计,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学校谋发展中来。在学校的各个机构中注重安排民主党派教师参加,如学校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工会组织、教代会代表、考核小组、职评小组等,民盟支部主委 董浩然 老师参加学校行政会议,盟员 胡剑慧 老师作为校长助理参加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营造学校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使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能同心同德搞好学校工作。

学校为保证党派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做到四个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实行局、校两级经费保证,局按规定每年年初下拨给基层各党派人均50元的活动经费,学校再按人均50元的活动经费给予补贴,学校党政领导带经费参加党派活动,遇到特殊情况学校给予经费支持,使党派活动顺利开展。从去年开始实行党派负责人每月工作津贴

学校设统战工作联系点,由学校办公室负责党派联系工作学校调整党派成员课表,保证他们有时间参加支部组织活动,特别是党派负责人,如遇会议都由党总支书记批示,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等部门作临时调整,保证他们的会议和活动时间,真正做到特事特办,服务到位,为党派成员提供充裕的时间参与党派活动和社会活动。学校为民主党派组织提供活动场地,中共党员活动室也作为党派活动和交流的场地。

三、支持工作,积极搭建党派活动平台。

 党总支认识到搞好统战工作、积极支持党派工作是学校安定团结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学校民盟支部围绕当前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了许多活动。民盟成员认真参与区委统战部的调研活动,写出调研报告《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防范措施》,受到区领导的好评;盟员胡剑慧老师论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党派凝聚力》编入杭州盟讯杂志和下城区中青年干部培训论文集;民盟支部召开座谈会,特邀市民盟、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领导参加座谈会;民盟支部与刀茅巷社区共同组织“杭州市第三届邻居节”和“吾爱吾家”活动,为社区建设作出贡献;民盟支部还与刀茅巷社区特困生陈园结对,为他送去复习用书、上门辅导功课,在节日里给他送去粮油、水果等物品,鼓励他立志成才,受到社区居民的赞扬;盟员胡师慧老师在区委统战部组织的“凝聚力工程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盟员胡剑慧老师被选为区人大代表,担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第十三次妇代会代表、民盟杭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杭州市区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监督员,积极参与视察、接待选民、执法检查、督办提案等活动,盟员董浩然老师被推荐为下城区政协委员,盟员董浩然、赵竞、刘颖、胡师慧、郑惠君、方润巧、胡剑慧荣获市、区各类荣誉称号。学校为党派成员的发展塔建平台,使他们在学校有所作为。

四、           齐心协力,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党总支积极做好统战工作,与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党总支提出“打开升学出口、扩大招生进口、打响特色品牌”的办学思路,引领全校教职工为实施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党总支以真诚关心温暖人,以党员形象感染人,以有效教育塑造人,以发展目标激励人,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外延,开展以“春风行动”为主要载体的各项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蔚然成风。使教职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目标,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

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学校同浙江传媒学院实现合作办学,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开创了中学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学校征用附近土地12.8亩,领到了拆迁许可证,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承办了“创新教育发展论坛”,为全国的教育专家、校长、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有2个课题研究项目成果分别荣获浙江省普教科研一等奖、二等奖,在国区级发表和获奖论文120篇;加强科技特色和传媒特色,今年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各项比赛中,荣获全国、省、市比赛金、银、铜奖或一、二、三等奖共121项,连续五年名列全市获奖总数第一名。近几年来学校被授予杭州市文明单位称号,并被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

2007 1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