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宽容
艮山中学 曹骏
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位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中散步,发现墙角有一张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翻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开椅子,蹲在原处观察。没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着老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落地时,发现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了,快去多穿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告诉其他师兄弟。此后,再也没人出去闲逛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是很常见的。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而学生的心灵却受到了触动,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变,这就是宽容的力量。但能够体会和运用自如,那就不一般了。我也是在学生管理中经历多次失败和教训逐步体会到。
这是一件经常发生的小事,也许每一位教师都会碰上。当时我初任班主任。一天上午的物理课,当一阵急促的预备铃响起,我跨进了教室的前门,便看见了教室里一片狼藉,嘈杂声四起。特别看见了黑板上还满满地留着上节课的板书,就算值日生忘了擦,也该有人提醒吧。看见此情此景,真是怒不可遏。当场就怒气冲冲地发起大火,勒令当天的值日生上台擦黑板,接着又狠狠地把班干部教育了一番,希望能够起带头模范和监督作用。最后又将几个表现不佳,屡犯错误的学生数落一番。随后才开始上物理课,结果,学生在整整的一堂课里都是静静悄悄了,纪律到是挺好的,但是气氛相当的沉闷,学生没有了提问,没有了交流,听课、课堂练习等一切都在小心的进行。同时,我也在沉闷中讲授着课程,一堂课下来,觉得不知滋味,身心疲惫,好失败的一次课。
事后,我对此事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情形。同时请教了学校一位尊敬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长谈。后来成为了我的好朋友。他引用了一位哲人的话至今还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里: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如果当时我宽容一些,淡化一些,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份坦然,一份真诚,那我们都会轻松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从这事件后,我便重新审视我的学生,努力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发展。尽可能暂时包容一下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再以强制的手段去约束学生,批评学生。尽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错误,不能改正错误。教师需尽一切努力使学生反省自我的行为习惯并能够逐步的纠正自己。也许这一切让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要相信学生随着成长会渐渐领悟,对其人一生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
去年十月,分文理班上课都一个月多了,文科班的李同学还要转到我班。大家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位好学生,在校不遵守纪律,上课不听讲。当时有关人员征求我的意见,我二话没说,可以的,就到我班试试吧,总要有个班要容纳他的。这样的学生在班里还有几位,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松散,没有一定的责任感,但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性急,严格要求学生是一种爱,但要严而有度,他们坏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时就有的,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在缺少关心和指导所造成的不良习气。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只要班主任真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因为学生毕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一些失误和偏差也不足为奇。所以,班主任的宽容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同时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感情的交流。在学生出现过错时,班主任应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认识缺点或错误,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切忌与学生计较、跟学生过不去,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