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尊重——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黄建飞
两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我对班级内经常出现问题的学生更加关注,并注意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体会到:无论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有多少或多大的问题,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理解和尊重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记得去年我接手高二(2)班的班主任,进班前就有老师提醒我,班里有个别学生问题严重,特别点到了范某。为此我做了一些案头工作,对范某进行了全面地了解,发现他果然不简单。他有厌学情绪,上课不听讲,经常违规、违纪,还不服从管理,时常发生顶撞老师的事情。上学以来因为违反校纪两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由于没有好的习惯,他不会学习,成绩在不断下滑。可以说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教育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范某好像一匹任性的小马驹,总也管不住自己,还是不断地发生情况。连家长都感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于是范某成了我接任新班关注的第一个重点学生,但是我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范某这样的学生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对他进行教育不能以硬碰硬,要寻找契机。可能是他也在观察新班主任的动向,开始的几天范某比较平静,但没多久还是发生了问题。
一节临近模拟考试的复习课上,老师正在紧张地带领同学们复习,范某突然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打断了老师的讲课。老师批评他的行为,范某非但不听反而顶撞老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老师采取了“以静制动”的做法,没有急于解决他的问题,而是把他暂时晾在了一边,继续讲课。范某感觉受到了冷落,气愤地将书摔在桌子上,继而又抓起来撕了(事后他告诉我撕的是书后面的答案)。下课铃声响了,范某来到年级办公室,轻轻地把门推开一条缝儿,我看到了他,将他请进办公室问“你有什么事吗?”,他似乎很委屈地说:“您说老师能说放弃一个学生吗?”我听他话里有话,一定是他又惹什么事了,但仍不露声色地说:“那要看什么情况。”他不语,“到底怎么回事?你说说看,没准儿我还能帮你出点儿主意呢!”,于是,他将情况避重就轻地粗粗讲了一遍,这其中不免要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中,这类的情况可谓是司空见惯。很明显,问题主要在学生,但是如果我作为该生的班主任,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把他批评一顿,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每当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或处理类似的学生问题时,总是这样告诫自己:这些学生由于管不住自己而经常会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指责与批评,甚至连他们自身也对自己失去了自信,但在他们心灵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理解。在我看来,这些同学的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心底里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更需要老师在他们的言行和表现中去发现其细微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有些时候,一个充满鼓励和支持的眼神、一个微笑,对这些同学都是心灵上莫大的慰藉,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乃至于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在与这些学生的接触、谈话和处理问题时更要谨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宽容与理解。这种关爱、宽容与理解一定要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而不是装装样子、故做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