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智慧教育故事
——以理解和爱帮助学生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童志华
早上第二节课,时间大约9点多,我正给学生们讲解上周末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聆听做笔记,突然发现何××头低着看下面,当时心里就想,他在做什么呢?我边讲边走下去,旁边同学提醒了他,他抬起头看我,我给他使了眼色以示提醒。我要求他们重新思考练习上的一道主观题,几分钟之后我在前面开始讲解这道主观题的解题思路时,注意了何××,他又把头低下了,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在做其他事情,我在想前面已经给过他一次暗示的机会了,这个得抓住证据,边讲边走下去,旁边同学在记笔记也没了提醒,走到他身边他还没发现我,果然不出所料,他手里握着手机在玩,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当场没收了手机。手机问题现在是学校很难管理的一个方面,虽然有禁止说学生上学不得带手机,但根本就制止不了。于是政教处在开学初出了规定,凡是学生上课玩手机或MP3的一律收缴并通知家长来学校领取。此规定一出,效果颇佳。而且我在班会课和家长会上也再三强调了手机问题。今天没想到何××尽然犯此严重错误。当时很气愤也很冲动,真想借此机会训斥学生,如果是刚走上教学岗位也许我会那么做,但这次,我压制了怒火,只是停止讲课一会儿,强调了手机问题,对于他我准备课后处理,以期待冷静后的教育效果更好。
这节课后是广播操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是直接通知其父母呢?还是单独教导这个学生?他母亲我也接触过几次,感觉还好交往,在教育儿子问题上还是有自己的原则的,通知了他母亲手机拿回家,估计何××必被训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这样也怪可怜的,也许他会从此记恨我。不通知他母亲而单独找他谈,他必有防范心理,很难确保以后不再重犯,毕竟手机的问题还是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解决的。思考再三,决定先静观他态度,他是否会主动来找我,同时也消消自己的气,以更理性地解决问题。
中午没有来,下午我上完三节课后班级最后节自习课前找他来了办公室。这时我气也消了,他自己也肯定想了许多。我想起两个月前也因一事与该同学在办公室谈过,那时他的态度是强横的,讲的是歪理,后来通过长时间的教育承认了错误,就自己的态度道了歉。他在这两个月里也改变了很多,我也在他母亲那儿表扬过他。不过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也在逐步地改善,提高自己。这次在办公室我没有训斥他,而是搬了凳子要他坐下。我想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学生在十七八岁的年龄最容易叛逆,但只要对他真诚他也会以真诚待之。
“事情发生快一天了,想必你也已经想好了,现在说说看你为什么明知故犯?现在你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处理这事情?”他低着头,抬起来看了看我。“我想好了,我知道错了。我妈本来就不让我带手机出来,我今天带出来她不知道的。主要是今天早上有场NBA赛事,一年就这一次,我又很喜欢篮球,所以就……。”我仔细听了后与他分析:“我理解你的想法,你自身篮球打得也很不错,年轻人关心体育赛事是件好事。但关键是时间场合不正确,主次不分,而且犯的错误颇多。首先你违背了你妈的规定,偷偷把手机带来学校,其次手机还上网费用更大,最严重的是上课看手机,公然违反学校的规定,收你手机之前还暗示过你呢。不管怎么样,事情已经出了,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为,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我没有直接说怎么办,而是要听听他自己的意见。他说“我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手机你放学后还我,我保证放家里不带来了。不要通知我妈,不然他会骂我的,我今天带手机出来他不知道的。”看来还真是前面我所预料的,他还是怕他妈妈。我再一次给他分析:“我觉得你妈妈还是讲道理的,肯定不会平白无故骂你。之前她也很关心你在校的状况,我与她说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其他方面都很不错。现在关键是看你自己的态度,事情既然出了,隐瞒不是办法,必须得面对。”(他边听边点了点头。)“我给你个建议,你现在打电话给你妈妈,主动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回家后再当面谈谈。我也和你妈妈说几句。”(他沉默了一会儿。)“毕竟学校的规定我也不能违反,按照政教处要求是一定要告知家长来拿的,如果我电话打给你妈妈你看结果会怎么样呢?……”他答应了给他妈妈打电话,在电话里简要说了下情况,承认了错误,我接了电话就他的事情和刚才的态度作了说明,顺便穿插了几句表扬的话。他妈妈遵循了我的意思,先把手机还给他,回家后母子俩在好好谈谈。挂电话那刻我看他嘴角露出了点微笑,估摸着他心里的石头放下了。
最终我把手机还了他,望他能吸取此次教训,以免再犯。他接过手机,道了声“谢谢,我回教室自习了。”我能感觉道他这声“谢谢”是发至肺腑的。第二天,我再找他,了解情况,他面带笑容,“谢谢老师,我妈就说了我几句,过一个月就放暑假了,不用还能安心学习。”我笑了笑,心情舒畅了好多。
通过处理这件事后,我感悟了许多。正如教育家斯宾塞说的:“正确地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的确,看似简单的事处理得不好,给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师生反目。这件事,我觉得自己贯穿于其中的就是更多地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问题:做错了事我们需要怎样?怎样做才能更好?所以,他才感到我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给他改正的机会。他才愿意以诚相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爱”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真正体会了这点,冷静地处理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灵,帮助其改正错误,的确是件快乐的事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