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学子(一)|

宏图之志,施展未来

—我校2018届毕业生姚熙远九月即就读美国芝加哥大学

杭艮中团学 225

 

         Hi,大家好!我是姚熙远,是杭州市艮山中学2018届毕业生,今年九月即将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23届人类学(考古学)专业。非常荣幸我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和大家介绍自己,分享一下我的高中生活和申请经历!

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简称“芝大”(UChicago),位于美国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常年位列各个大学排行榜世界前十。这里诞生了“芝加哥经济学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为主的众多芝加哥学派,约4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芝大相关,是世界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学中心之一。芝加哥大学1890年由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创办,素以盛产诺贝尔奖得主而闻名。截至201810月,共有9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位列世界第四。另有9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第七)、4位图灵奖得主(世界第九)以及22位普利策奖得主在芝大工作或学习过。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曾长期在芝大法学院任教(1992-2004年)。2017-18年度,芝加哥大学位列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第3,在QS世界大学排名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世界第9

我与艮中

 

       我想我之所以能够被芝大录取,和在艮中的学习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艮中的经历帮助我顺利地拿到了这个offer

 

           不难发现,一众顶尖学府所强调的优秀学生素质并不只在于标准化成绩(不过显然也是决定性的,所以各位同学加油学习吧!),还看重学生的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广泛的活动爱好。当下的社会是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专业分类并不能充分满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跨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几门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学科之间,能够给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无限的启发。对自己而言,运用不同领域的思维和知识尝试处理同一个问题,不但能够拓宽看待问题的角度,更能给自己带来快速多样的解决方法。对团队(集体)而言,每位成员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在团队中将会引起激烈的辩论。集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于成员多样性,而个体观点的多样性对团队的效率和成绩来说也本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团队内的跨学科活动将会极大地提高这样的多样性。跨学科学习的基础,就源于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

           我在中考时失利,以一分之差和志愿中的最后一个学校失之交臂,最终通过补报入学艮中。落榜的我心情可以说是无比灰暗,可能在读这篇文章的不少同学们也有同样的经历吧。然而,在高一开学之后渐渐对艮中有了了解,我才认识到,这或许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学习环境。另外记得刚入读艮中的时候,我的几位同学还曾抱怨这儿的学业繁重,说自己后悔当时成绩考好了些,没有机会进职高(希望他们是开玩笑的,哈哈)。不过,不论你在中考中失利或是走运,学长在这里想要告诉你们,能在艮中学习,实在是一段终生受用的经历。首先,我们的老师教学质量很高,工作认真尽责,处处为学生们着想。其次,我对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理念赞赏有加。在艮中学习虽然紧张,但其实没有难以承受的压力,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时间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课余活动,此外学校也有非常多的社团和实践机会。我们艮中有句话说得好,“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这个宗旨也正是我上文提到过的跨学科学习和学生多样性的体现啊。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环境,我在艮中的三年里才能够在兼顾课业的同时积极领导和参加各类课余活动,拓展兴趣。这种“亦紧亦松”的学习环境正适合开拓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确定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定位。

 

       在动物园里当志愿者,勤劳有心,给河马喂食,认真做志愿者工作,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棒学长!

我的申请

       美国的大学申请系统和国内是截然不同的,学校不仅仅考量学生的标准化成绩(ACT & SAT,以及国际生需要的托福或雅思成绩),更重视于其个人特色,而个人特色的体现主要在于个人的兴趣和活动以及文书创作上。在艮中的三年里,得益于它“亦紧亦松”的环境,我参加的各类活动和比赛甚至都填满了申请表格的全部空间。而另一个步骤-----根据各个学校给出的题目创作一篇至多篇的小文书------则更为重要。这个步骤是申请者体现自身特质和思维的绝佳机会,而芝大的文书则凭借其历年古怪刁钻的题目成为众多学府中的一股清流。

 

 

      我在这里选几个今年的题目,大家也可以“脑洞大开”一下:

 

        1. You’re on a voyage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sailing across the tempestuous seas. What if, suddenly, you fell off the edge of the Earth? (如果你正航行在13世纪巨浪滔天的大海中,突然间,你从地球的边缘掉下去了,会发生什么呢?)

        2. The word 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 is the act or habit of describing or regarding something as unimportant or of having no value. It originated in the mid-18th century from the Latin words "floccus," "naucum," "nihilum," and "pilus"—all words meaning “of little use.” Coin your own word using parts from any language you choose, tell us its meaning, and describe the plausible (if only to you) scenarios in which it would be most appropriately used.(“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这个词指把任何东西都视为毫无价值的行为或习惯。这个词源自于18世纪的拉丁文词语 “floccus,” “naucum,”“nihilum,”和 “pilus”,它们的意思都是 “毫无价值”。请用任何语言来创造一个你自己的单词。告诉我们这个单词的含义以及其使用的场合)。

        3. Lost your keys? Alohomora. Noisy roommate? Quietus. Feel the need to shatter windows for some reason? Finestra. Create your own spell, charm, jinx, or other means for magical mayhem. How is it enacted? Is there an incantation? Does it involve a potion or other magical object? If so, what's in it or what is it? What does it do?(钥匙丢了?Alohomora(哈利波特里的开锁咒); 室友太吵?Quietus(沉默咒); 想要砸碎窗户? Finestra (碎玻璃咒)。创造一个你自己的魔法。请描述一下你的魔法,如何实施?有没有咒语?需不需要魔法药水或者其他魔法道具?如果需要,是什么呢?这个魔法可以做什么呢?)

       当时我选择了上文的第三个题目,查阅了不少相关书籍,还为自己的魔法撰写了复杂的仪式和咒语。总结我的整个申请,我认为正是这一篇文书才让我脱颖而出。这些清新脱俗的题目,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缜密的逻辑,更要求申请者具有极广泛的知识面。因此,我在高中三年通过阅读所积攒下的知识派上了大用场。





       另外,申请者还需要准备从一封到数封不等的推荐信。这些在线递交的信函可以出自任课教师之手,也可以来自同学、家人或是任何熟悉了解你的人。我非常感谢朱林春校长、周仁昭老师、刘颖老师拨冗为我撰写的推荐信。因为对我的了解,这三封认真写就的推荐信内容丰富,从我的课堂表现一直到课余生活都有描述,也在我的申请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推荐信-朱林春校长

             姚熙远是我校2015级同学,综合素质显著突出,是个难得的有特长有个性的好同学,是办学史上一颗璀璨而珍贵的明珠。   
         
印象一:写作功底扎实,有见地。初识熙远,是学校要成立考古社,首次指导由北大韦正教授来当面授课。几份社团的计划书,“致中”考古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社团名有出典而又有详尽周到的理解和计划,篇幅不短,文笔不俗,功力不浅。我以为是历史老师一夜之间的大作,也颇为我们的老师有如此责任心和水平而自得。不承想,老师告诉我是社长熙远所作,更觉稀奇。又有老师告知,曾家访,了解到熙远对考古已有非常深的研究,真乃如获至宝。熙远的文字表现力与其所获荣誉均可见一斑。他的论文发表在收藏界杂志10期、11期,可见其知识的广博积累和多年研究考察实践的深邃思考。                  
        
印象二:考古研究深厚,有专长。熙远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坚持在考古领域的不懈探寻。在书籍中驰骋,在大自然里探索,在博物馆追问,其足迹的涉猎,思想的辨识,见诸于其著述,传道于社团。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学术界,社团仅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在校园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力。         
        
印象三:兴趣爱好广泛,有雅趣。熙远不仅对考古有研究,还喜欢书法,爱好写作,参加辩论赛 ……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有许多爱好涉及,并有一定的成效。曾获得了学校戊戌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全国“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二等奖、冰心文学大赛银奖,“阳光杯”国际青少儿作文书画大赛作文金奖,“美丽中国梦”全国书画大赛毛笔书法二等奖、金奖等等。 良好的习惯,高雅的情趣,自觉培养起文理融通、多样兴趣融合的高雅才华,为今后跨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印象四:沟通协作超强,有格局。班级里,同学关系融洽,口才好,颇具幽默感,尊重师长,深得大家的喜爱。代表班级策划学校“创意文化节” ,获得好评如潮。负责班级辩论队,参加校“戊戌辩论赛”,成绩理想。学校里,是书法社和考古社两个社团的社长,俩社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影响力深广。校园外,向江苏希望工程捐赠过书法作品,利用暑期,曾在巴厘岛小学支教,到马来西亚动物园做义工,有着宽广的世界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对人的高度尊重和谦卑的姿态,“领袖精神”在熙远身上无时不刻都是非常自然的流露。                                 
        
印象五:思考规划长远,有梦想。与熙远碰撞思想,那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熙远对自己的人生,有相当清晰的规划。对考古的情有独钟和理解,让他很早就确定本科阶段学习考古。对社会职业的理解,以及对国外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他以为学习法学比较为好。他不仅对自己有正确定位,还对周边人和事关注并有好建议和行动。每个结论的背后,都是他大量阅读和社会观察思考而来,思维独特,判断果敢,沉稳而又深邃,与其年龄大相径庭。和熙远交流,是可以进入重重佳境,彼此获益匪浅。这是他主动、自觉、正向的强烈内驱力,让其胸怀开阔、视野广袤。                                                         
       
印象六:家学渊源广博,有厚德。父辈的教育往往影响深远,良好的家风铸就孩子美好的未来。熙远的父母都毕业于本国名校 ,多年家学的浸润,父母家人的真挚深情,陶冶了他真善美的底蕴,让他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处浑然天成、毫无雕饰之感,给予教育以极好思考的案例佐证。

        契合本校“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的办学理念,具备“兼容”的艮中精神,凝练“技艺融通”国际复合应用型创意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具有高内驱力、高学习力、高创造力、高领导力、高规划力这样“五G”核心素养潜质,适合未来发展的一位走得远、飞得高的助力人类文明的好英才。 

杭州市艮山中学校长  朱林春

 

推荐信-高中语文刘颖老师

          我是姚熙远同学的高中语文老师,在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儒雅、颇有才华而又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姚熙远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研究热情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他在学校和社区活动中所做出的贡献,在同龄人当中是佼佼者。

          姚熙远同学在学习上极具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在保持着课堂活跃表现和课内优异成绩的同时,他能够为自己找出自主学习的方向,进行独立的学习与思考。我总能在他的课桌上看到主题丰富的各类书籍,这些书包含了从中国古代以文言文写就的诸子典籍,史学著作一直到西方的各类文学、思想流派,范围非常广泛。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研读这些著作,将不同的作品比对分析,并注有详细的笔记与思路。这些博览群书所掌握的知识在他的写作上极大地凸显了出来,其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文风,语言简练细腻,思想独特深刻,逻辑清晰顺畅,在师生间广受好评,在全国冰心杯和叶圣陶杯等各类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此外,姚熙远的口才也极佳,加之学习所获得的大量知识,他在各类辩论活动中表现优异,让师生赞赏不已。

          姚熙远的课余活动也十分丰富,展现了对自己兴趣的执着追求和非凡的领导力。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延伸到了各种领域。他对古典音乐和歌剧有着极大的热情,还是音乐厅的常客。他多年坚持吹奏萨克斯,在学校活动中参与演奏。他学习中国书法十余年,经常在校内校外的活动中题字表演,学校内时常可以见到他的作品。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姚熙远能够把自己兴趣传递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热情和感染力为大家带来积极的影响。为了让更多同学学习到这一门古老的艺术,他参选成为书法社团社长,连续两年开设由他任教的课程。他带领社员们售卖自己书写的作品,让社团拥有了大量的活动经费,还协助社区完成公共区域的墙画,使社团受到住户和社区的广泛赞赏。此外,他自幼对考古学有着浓厚兴趣,时常走访各地遗址,参观博物馆。在发现同龄人多对考古学有着误解时,他创办了致中考古学社。在担任考古学社社长两年里,姚熙远每周坚持为社员讲授由他自己整理修改的课程,举办校内公开课,带领社员参观博物馆并担任讲解,广受师生好评。为了丰富校内课余生活,他还联合两个社团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展览,用他收集多年的各类香道、茶道、文房用具等物品展现出中国古典文人的生活风貌。

          我对姚熙远在高中学习生活及各类活动中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是一位具有良好学习品质并全方位发展的不可多得的人才,由衷希望他能够在大学中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让他的才华能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因此,我认为他具有在贵校取得更高成就的品质,并能在很多方面为贵校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人: 刘颖

2018106

推荐信-艮山中学班主任周仁昭老师

 

尊敬的大学领导:

     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推荐我优秀的学生-----姚熙远同学。作为一名看着姚熙远同学一步步成长的高中地理老师老师和班主任,我觉得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给最优秀的大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的这封推荐信能够帮你们更多更好地了解姚熙远同学,一方面帮你们招进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也能够使姚熙远同学进入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

     高中三年,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和高中班主任对他关注很多,对他了解也很多,对他印象深刻。认识姚熙远同学,是在2015年的夏天,当时他刚刚考入高中,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在参加高一“戊戌杯”辩论赛中,他担任我们高一(1)班辩论队队长,组织同学准备材料,分析观点,组内分工合作,进行班内模拟辩论,经过几轮残酷淘汰赛,他为我班获得“亚军”立下汗马功劳,姚熙远同学本人也获得初赛和决赛“最佳辩手”称号。高二“创意文化节”上,姚熙远同学利用自己的书法、考古特长与“创意文化节”融合,组织班级王易陶、丁凡和徐文杰等同学,设置展位,组织开展活动,获得全校一致好评。

     姚熙远同学高二阶段担任学校“书法社”社长,高三阶段担任“致中考古社”社长,每周四中午组织开展活动,他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考古知识给同学讲课培训。他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富有钻研精神,做事情很自信,登台演讲和表演落落大方。他独立完成的论文《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中的莲纹研究》发表在《收藏界》杂志2018年第10期和第11期。

     他常在课后与大家讨论对于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并在一直为之努力。他听课很仔细,能积极配合老师,学习很主动,也很有自觉性,和同学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很融洽,作文写作相当突出,常能赋予身边的一些小事以哲理性的见解。

      学习能力突出,性格开朗,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好,社会知识比较丰富,对于各种活动亦热心参与,从他参加的一次“中德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出,无论在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行,及在交流汇报上,都让大家深受好评!所以至今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一直是团体中的参与者、发言人和决策者。

     姚熙远同学不但做学问脚踏实地,对于师长的尊敬更是难得,实为一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样的学生如果能够有更好的指导,是一定能有所作为的。本人在此很高兴能给他写这封推荐信,并祈以他好学不倦的求学精神,能获各位的认同,顺利进入他理想的学校就读!

推荐人:周仁昭

2018106

 

同学眼中的他

 

20181班,徐文杰:
        
姚熙远是一位很棒的伙伴,他不仅是一位好朋友,也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性格温和,让人如沐春风。他博学多识,在高中生涯中,他亲手创建了考古社,并来带领其成为了学校首屈一指的特色社团。在业余时间中,他涉猎广泛,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拥趸,而在他的熏染之下,我也对这些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得不说,姚熙远同学,不仅是一位益友,也是良师,很高兴,能够认识这样的好伙伴!



20181班,丁凡:

           今天,我,非常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亲爱的,姚熙远同学,请我为他写一则对他的平时印象。一提到姚熙远,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他的博学多识,在我所认识的人里,姚熙远同学的知识面绝对是最广范的,且都有相当的深度。特别是在音乐和考古这些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姚熙远同学相当的热心且友善,会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来帮助同学,例如在博物馆时,姚熙远同学会主动承担讲解员之职,为同学讲解各种文物的历史。与此同时,姚熙远同学的学业成绩也相当的优秀,英语始终在校内名列前茅,他所写的文章也常常获奖。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且懂得坚持,无论所遇到的问题有多困难,他都会试着将其解决。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姚熙远同学备受我们的尊敬。我们要向姚熙远同学学习!



20181班,王易陶:       

         诚挚,温厚,谦让,勤恳,大方,自信,理智,好学,稳重,乐观…...似乎所有的褒义词都能形容在姚熙远同学的身上。在艮中的这三年我不仅从课本,老师和学校中学到很多终生受用的知识,我更多的还在同桌姚熙远的身上学习了课堂以外的知识。

 

和德国交换生的一家



           最后,能够在艮中学习是一件很幸福并且值得骄傲的事。“校兴则我荣,我强则校荣”,我衷心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利用在艮中的时间和机会,拿到一个优异的成绩,并合理分配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参加各种校内校外的活动,阅读各种书籍以提升个人素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未来的职业方向。祝愿各位此刻正在努力奋斗,备战学考、高考的艮中学子们大展宏图,如愿进入自己的dream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