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融合 不断开拓
,这个等式曾在2003年被全世界科学界评为十大最美数学公式的第一名,美在哪里?
这样几个复数系中最特殊的数,简洁、和谐、奇异地统一在同一个等式中,多么精彩,多么奇妙,令人拍案叫绝。
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艮中数学组的各个成员,就像这些奇妙的数,既讲究个体钻研,又注重集体发展,不断完善具有艮中特色的数学教学模式和理念,探索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发展中呈现勃勃生机,在不断创新中充满不竭动力。
“”代表自然率,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超越数,能用最短的时间作最快的发展。数学组的代表人物就是包建勇老师,他的公开课《爱的数学表达式》在“中国教科院实验区高质量课堂展示”中勇夺一等奖。这节课里,他带领学生探究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层层深入,精彩迭起,最终学生设计函数表达式,用最美数学图像语言表达“LOVE”,整节课评委评价很高,学生们也用数学找到真“爱”。多年来包老师不满足原有的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他把STEAM教育理念用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原本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变成了拥有无限拓展空间的创作。他幽默风趣,思维敏捷,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他的全英文数学课让来我校交流的德国师生赞不绝口。是数学组的中坚力量。
“”,无限不循环,它代表奋斗不止。应莹老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稳扎稳打。考虑到传统的“课前复习回顾”一般是个别人回答或集体回答,这两种形式都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来,所以应莹老师采用5、6分钟的“课前检测”替代“课前复习回顾”。课前测的问题由前一节新课的课堂例题或作业中的问题改编而来,一方面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方法及易错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又暗示学生要重视作业和课后复习。当学生对“课前检测”形成了习惯,我们会发现在意自己在课前检测中表现的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后复习,甚至在数学课前的几分钟里还会拿着笔记看看。课前检测后的当堂讲评给未掌握到位的学生及时补漏。即使是对那些学习不主动的学生,检测题未做出后的讲评也能给他们强化重点、易错点,加深印象。课前检测的结果在批改后于当天通过短信平台反馈给家长,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学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老师觉得通法常法固然重要,但学生解决问题的第一思路更值得重视,因为那才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办法,最自然的思路。所以,应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总是建立在学生的第一思路上,逐步引导,让学生体验根据已知条件只要知识点没有错误,我们一样也能解决问题。
“i”尽管是虚数单位,却可以看做最简化的人形。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多年来,由于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差,老师很难找到适合我校学生的教辅资料,导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教学效果和成绩差异过大。为改善这些弊端,丁晨丽老师带领备课组开始编写和使用学案、学考复习用书和高考复习用书等,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校本教材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校本教材为我校学生量身定制,它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并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度提高,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把课堂的重心从老师的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性,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保障。校本教材是整个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让教师和教师之间关系更加融洽,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相长、合作共赢,备课组整体数学学习力有所提升,老师们不再孤军奋战。
“1”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也是一种精神。多年来施浩妹老师始终如一,在数学课堂的最后10分钟让学生做课堂检测题,而这题目的挑选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尤其重要。比如①在等比数列中,
是方程
的根,则
的值为( )。②在等比数列
中,
是方程
的两根,则
的值为( )。对于这两题,大部分学生的答案会是一样的均为±
,但结果为一对一错,这也是十分神奇的。施老师会把这样相似度极高的题目放进课堂检测题中,一方面是为了有意地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不能太狭隘,要辨证统一的去看问题,仔细品味题目的差异化,提升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之所以采用上完课立马利用10分钟时间去检测的方式,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比课后回家作业更有效,如果放在课后去做,有的学生就可能会松懈,偷懒,有的学生会讨论交流慢慢做,收上来的作业不能很好的反映课堂效果,而这种方式可以精准的反映学生吸收的怎么样,老师教的怎么样,有哪些学生还没有听懂。这样课堂检测的方式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用辨证数学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施浩妹老师一直坚持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学成绩遥遥领先,令学生和同事折服。
“0”,意味着圆满。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圆满的。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张胜黎老师作为杭州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核心组成员,把研习教材作为每日的功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她注重数学概念的导入,努力使原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她通过对例题的引申拓展、一题多变,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索,对猜测的结果进行检测研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会一题到会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研究中,数学教研回归课堂,全体成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融合核心素养,追求教研实效,最大限度的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