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拥有一颗“太阳心”
——读《摆渡人2——重返荒原》有感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高三(7)班 殷文婧
指导老师 王丽英
生命有缝隙,阳光才能照进来,没有永远的黑夜,只有未到的黎明
——题记
不同于第一部的压抑,昏暗,《摆渡人2——重返荒原》暖色调的封面上,漆黑的夜色褪去了些许冷漠,黎明的阳光增添了几分温热,冰凉的湖面拂过阵阵暖风。然而天空仍被黑夜笼罩,微弱的光芒像是才经历过一场暴风雨后,怯怯地撕裂乌云露出了零星光芒。但爱与善本身,能够放大光明的力量,扩散到繁星遍及之处,如果能种一颗太阳给自己,人即便在艰难的时刻,会时时拥有阳光,拥有明媚的人生。这是《摆渡人2——重返荒原》带给我最大的启示。
封面给我的暖意,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页,一幅插图着实吸引了我:披着长发,戴着猫耳朵,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主站在男主左后方半步,右手轻搭在男主角的左手臂。这背影,在黑夜中如此和谐,可这原本祥和的黑夜偏偏生出一道耀眼的光,打破了流转在这片刻的美好。刺眼的光源中,是一个看不到任何表情的人,——审判官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达到她身上,把一切都照亮了,一直透到骨头里,直达她的灵魂。”正是这道阳光,带给人浓浓暖意,让人于黑暗中,依然看到善良和美好,于黑暗中感受到阳光的坚定力量。
亲情的阳光弥漫着整本书。面对患病的女儿,琼的不离不弃,那近乎疯狂的爱,让这本书更有深度和力度。于虚幻的世界里,绚烂着人性最光辉。
琼是一位充满爱的母亲,如众多母亲一般,琼正在为女儿的病情紧张得几乎丧失理智,对陌生的崔斯坦更是戒备到充满敌意,她斩钉截铁地说:“我现在要你马上离开!”不得不承认,母性在这种情况下,是由蛮不讲理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却深深传达出母性最本质的属性,对子女全身心的爱,无条件的爱。
这种无条件的爱,以幻想的形式出现,其实是对现实世界,母性回归的一种呼唤,一种期盼。
亲戚之间关爱,是亲情的另一抹阳光。迪伦父亲詹姆斯的到来,促成崔斯坦留在迪伦身边,并以迪伦表哥的身份进入学校,分离太远,会使双方产生迪伦失事时窒息的痛感。这个“绑定”的安排精妙绝伦。
崔斯坦试验他们能分离多远时,着急跑回迪伦身边,被老师拦住,他说:“我刚才把我表妹一个人留在图书馆了,她现在还坐着轮椅,没办法到处走……书会塌方吗?”这番幽默引得迪伦笑出了声。除了幽默风趣,崔斯坦拒绝谢莉尔舞会邀请时光时说:“如果迪伦不去,那我也不去。”那冷冷的语气,宣告着“我眼里只有迪伦”。一个患病的孩子,得到亲戚的如此眷顾与关爱,应该是幸福的,这也是本书要着力弘扬的一面。亲情在病患面前的宝贵,亲情在人生困难中的扶持支撑。
从上面的两个角度上来理解,《摆渡人2——重返荒原》,是通过虚幻的故事,让人心中本真的善与美,重新渡回到普通大众的心中,从而完成对善与美的终极呼唤。
本书另外一个动人之处,是在呼唤热爱生命的同时,对自私贪欲进行了讽刺和鞭挞。
苏珊娜是另一个摆渡人,她利用了灵魂杰克的身体实现了去人世的愿望。他离开了自己的岗位。只想挣脱束缚了她千年的荒原,去人世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但是,她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只是追求自己的“私欲”,丢弃了自己的使命,而丢弃使命与责任,使这个简单的愿望从一开始就成了奢望,追求“私欲”更是天大的罪过。这个情节,表面上,与崔斯坦的路并无差别,但实际上,却大相径庭,崔斯坦以爱护迪伦为出发点,而苏珊娜仅仅以追求自己的“私欲”为目标。
两个不同的目标指向,注定了两个人的结局会南辕北辙。
苏珊娜和杰克间的纽带是黑色的,是由贪婪、自私造成的。荒原之行,也只剩下无尽的悲哀;而崔斯坦何迪伦之间的纽带明亮,净朗,闪着光芒。这股力量使他们得以留在人世,享受美满生活。小说在这里,以对比的形式,完成了对“恶”的讽刺,实现了对善与爱的呼唤。
“我爱你。”
“我也爱你。在你来之前,我每天都不开心。没有爱人,只想自己躲起来。现在,我都等不及和你一起出去探索一下这大千世界了!”“我想和你在一起,看所有的风景,做一切的事情。”
合页,这故事的尾声仍盘旋在脑海,不禁感慨两人终不负经历的那么多磨难,守得云开见月明。因为他们种了一颗温暖的太阳给自己,那就是人世间的爱与善良。
其实,在沧浪的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渴望阳光普照大地,都盼望善良与爱的雨露遍布世界。那么,就应该种一颗太阳给自己,让自己拥有抵御世界风霜的“大伞”,让忙碌的生命,时刻有明媚的阳光,生活会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坚守。
路遥的“太阳”每天在中午升起,莫言的“高粱田”里,荡漾着理性的辉光,南仁东的诗意在巨大的天眼里。他们都曾经历生命的阴霾,但都拥有一颗“太阳心”,拥有明媚的人生。
生命于普通的你我,短暂而又匆匆,在每个心平如水的日子里,在每个重负前行的时刻,种下这颗温暖的种子,生命会灿烂花开。
愿你我拥有“太阳心”,温暖自己,照亮世界。
注:以上文章获2018年杭州市“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读书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