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援疆路上--记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援疆教师俞伟
抒 怀
俞伟
万里离乡走一回,学做胡杨守边陲;
戈壁驼草铭吾志,荒漠红柳梦里随;
天山明月伴我行,三尺讲台终无悔;
援疆之路勤耕耘,不忘初心功成归。
2017年,俞伟从教刚满二十年,对于他来说也是满怀激情和憧憬的一年。带着对家人、亲友和同仁的依依不舍,他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远赴万里之遥的阿克苏支教。
2月的江南洋溢着初春芬芳,他却在他乡的漫天沙尘和寒冷中写下了援疆的决心书:“亲人的期盼,领导的嘱咐,伟大的使命,决定了我在援疆路上不敢有丝豪懈怠,援疆之行,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我要引导孩子将心中的期待延伸向远方,融合在新疆这片广饶的土地里;我要激励孩子,将这份期待成为现实,让大美新疆建设紧密和孩子们的成长结合在一起;我要汲取东部地区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用我的洪荒之力传播到新疆;我要与新疆的教师们一起印证、交流,力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我要用我的专业知识,扇起‘蝴蝶效应’的一阵风,践行‘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诺言。”
师傅代表援疆副校长俞伟,徒弟代表陈宁主任签订师徒协议
俞伟参加“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他的援疆之路,在使命与担当中砥砺前行
2017年2月,俞伟老师义无反顾地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抵达素有“白水之城”之称的阿克苏。作为下城党员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他深知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他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去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和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不管在哪个学校他都努力开展教学调研和教学帮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忘我工作,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俞伟老师在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多项帮扶活动。他踊跃参加多浪公益活动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他主动联系所在单位,完成对帮扶学校美术教师赴杭进行美术教学素养培训;他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帮助当地困难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他用党性和师德要求自己,做好各项援疆工作任务。
他的援疆之路,在奉献和拼搏中博得掌声
教学、科研是俞伟援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作为受援学校德育分管的他,已授课325节,听、评课72节,参与教研活动30余次。在教学工作中他严格执行教学规范;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基础教起,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后任教2个班级数学平均分均提高10分以上。
为学生解惑的俞老师
在援疆教学工作间隙,俞伟广泛开展教学调研,深入听课,热情帮助年轻教师,扎实开展传帮带活动,培养出一批数学教学的业务骨干。每逢教研活动他必讲教材分析、教学定位以及如何备课;在听课和评课中,他总是面传亲授年轻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提升课堂效率;在平时磨课过程中他总是让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他们的设计为基础,进行指导。如一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在共同设计和修改两次、听课3次的基础上,最后他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示范课。从细处入手,帮助每一位年轻教师的业务提升,是他援疆工作的一个常规内容,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项工作。也正因为无私和忘我的奉献,他受到了受援学校教师们的肯定。通过和年轻教师的共同协作,本年度他指导教师获市优质课比赛三等奖一人次、科研二等奖2人次。
俞伟、寿柱两位援疆副校长为准备数学同课异构比赛,组织校内研赛
他的援疆之路,在学习和反思中收获满满
援疆之路是神圣而富有挑战的,每当夜深人静时,俞伟总是对以往工作进行回顾、反思、提炼。他在受援学校规范了德育活动的系列化、精品化。通过挖掘在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积累的传媒、科技素养,他指导开展“首届文化艺术节”、“高三冲刺宣誓活动”、“成人节庆祝活动”和“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开展学生、社团组织活动,重视各项艺术类比赛,先后组织“畅想青春 放飞梦想 青春喜迎十九大 同心建功总目标 五四青年节活动”、“足球友谊比赛”等社团活动,让更多的特长生脱颖而出。
俞老师参加各类活动
俞老师的课堂
杭阿青蓝数学工作室对俞伟老师的评价
此外,他还先后撰写了《传承创新回归--班主任的几点思考》、《班主任的角色担当》、《从核心素养视角思考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三篇班主任培训稿,举办讲座4场,培训教师达500多人次;编写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家长学校校本课程》、《阿克苏市实验中学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两本校本课程。俞伟通过各项“组团援疆”工作(如送教活动、带队交流活动、开展培训讲座),提升了援疆团队的知名度,展现了智力援疆的高效性,更彰显了下城教育者的素养和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