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杭州市刀茅巷小学位于下城区潮鸣街道回龙庙前50号,学校始建于1929年,由法国籍修女郝格肋(Sr. Hacarld)选址在刀茅巷捐资创办杭州仁爱医院,附设的“仁爱小学”为学校最早前身,第一任校长为中国籍修女孙儒礼,现杭州市红会医院内依旧保留学校礼堂,学校先后历经多次改名、迁移及合并,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学校始终秉承“面向全体、兼顾特长、易简得理、持之以恒”的办学理念,以“琴韵伴书声、厚德养生心”为办学目标,努力培育具有“明德、好学、尚美、创新”特质的刀茅学子。

近年来,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安全教育先进单位、省艺术特色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省绿色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红十字示范校,市文明单位、市文明学校、市社会资源国际旅游推荐访问点、市青年文明号、市环保公益示范校、市垃圾分类示范校、市二课堂工作先进单位、区十佳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特色品牌项目】


琴韵绵长

因乐爱己

图片
图片

学校自1998年开始开展“口琴进课堂”的器乐教育实践研究,成为“中华口琴会中小学校口琴教学基地”。二十年来,把普及口琴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良好载体,自2000年学校口琴首度跨出国门,我校前后参加十多次国际口琴大赛,屡次获得国际口琴比赛大奖。



2008年,学校建成亚太地区第一家口琴博物馆,弘扬口琴文化;口琴博物馆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创新实验室”、杭州市旅委推荐访问点、下城区优秀素质教育体验点。近年来多次接待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来校参观交流。

图片


口琴联盟

学校领衔成立浙江省口琴艺术教育联盟,引领带动省内三十余所学校共同加入联盟组织,普及口琴教育和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继续深化、拓展、创新口琴艺术特色办学,探索研究“生生会吹奏,班班响琴声,级级有社团”的典型艺术特色校本课程,从“琴技”教学向“琴艺”教育转型。小小的口琴不仅陪伴孩子自信、快乐成长,更满足“以生为本”的童年个性成长。

资源教室

他爱润心

图片
图片

学校特教资源的开发与运作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有个性地成长”,学校积极践行“阳光普照  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纳教育理念,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洒进阳光。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结合资源学生的成长情况,扎实做好资源教室建设和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在工作中形成了以下特色:德育导师制——将特殊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度拓展,不仅涵盖资源学生,也让一些学困生和行困生得到了有效的辅导。基于社会互动模式的个案辅导——资源教室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杭州师范大学社工系陈东恩教授和她的专业团队“雨露社会服务工作中心”的介入和帮助下,为我们的资源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咨询和帮扶。区域示范作用——承办区资源教师培训、资源教师多次承担交流、公开课等,资源教室多次接待参观、来访。2015年、2017年,学校先后被授予下城区示范资源教室及杭州市示范性资源教室。


绿色环保

爱与责任

图片
图片

在六年的环境教育培养下,我们以“携手1+6”、“党员+团员”、“志愿者+家长”等形式完成了一次次校外社会实践,我们以“环保教育+”课程体系,助推着一个个绿色的童年,也让孩子多了一份关心社会、关爱地球的责任,让环保理念在刀茅师生心中生根发芽。

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杭州市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度绿色示范学校”“2018年度绿色公益示范集体”等。学校“三里源环保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杭州市“2017年度绿色示范团队”“2018年度绿色公益示范集体”。近年来,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环保活动、征文、绘画、诗歌创作、综合实践等竞赛,也屡有获奖,在无形中传递绿色环保的大爱品行。

Copyright(c)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版权所有

浙ICP备案13037343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04939号

技术支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