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作信,送万物与桂香,共赴秋实之约。2023年10月30日,何丽红语文课例研究工作室成员齐聚杭州市大关中学,开展课例研究活动、探讨实用文教学策略。本次活动由工作室导师何丽红老师开课,是一节“百人千场”的送教课,邀请了语文特级教师孔晓玲老师进行指导,青田语文教研员兰宇香老师和工作室成员参与了讨论。

课前会议,明确目的。课前会议上,何丽红老师从单元整体思想出发,介绍了本次教学说明文相关内容的目标与设计,下发了课堂观察活动的工具表,为观课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孔晓玲老师高度评价了这种循证、分析、研究的课例研究模式。

课中观察,寻证归纳。工作室成员们确定好观课任务后,进入课堂坐到对应学生附近,聚精会神地开始听课、观察、记录。何老师的课堂借自身特点导入,亲切而高效地引领学生,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完成任务学习。

课后会议,分析总结。课堂结束后,观课老师与观察的学生对话,拍摄相关笔记与资料。议课环节,何老师首先回顾了自己教学此节说明文起始课的感受与思考,接着请各工作室成员在不重复的前提下分析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工作室学员们,由衷地感受到何老师的课堂既洒脱灵动又思维缜密,设计环环相扣。同学们在四个层层递进的任务中,通过找特征、理顺序、析方法,比较阅读、思辨探究、归纳总结,说明文的起始课就建立起了一类文本的认知图示。正如何老师所说“教一课、学一类”,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这种对语文要素结构化处理方式与把建构过程还给学生的理念,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学员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当然,任何课都有遗憾,我们也围绕观察到的情况,结合学习目标,对课堂的学习任务如何更紧凑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孔晓玲老师在议课时提到,研究学生行为可以促进教师行为的优化。她认为语文学习不可停留在表面的内容,更要挖掘背后的思维点。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由一篇迁移到一类,找准了说明文的学习价值,向学生教授学习策略,正是语文的高层次学习。同时,孔老师给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例如由“画桥”活动,顺势将板书机会留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体验感与思维建构感。兰宇香老师从大单元的角度议课,认为何老师的课堂具有整体视角,是一节上佳的说明文起始课。

此次工作室活动高效且充实,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静心研究,提升素养。相信成员们在此次活动中收获的经验将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