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以“多元 融合 创新——让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的《跨学科统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新书发布会暨京都小学课改实践成果汇报活动在京都小学二楼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刘徽,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师周刊》主编、副编审吴志翔,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沈美华女士,下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费英明,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下城区教科文卫民宗侨工委副主任雷贤君,下城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李欣、下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倪勇、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唐西胜、下城区教育局教育监测中心主任葛银铨,兰溪结对学校、运河沿岸联盟学校教师代表,下城区兄弟学校部分校园长、京都小学师生、家长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京都小学啦啦操队员们带来一段精彩的表演,为活动拉开序幕。
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致辞。他首先代表教育局感谢省市各位专家对京都小学的关心和支持,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和成长。京都小学是一所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学校,这几年学校依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支持,在跨学科课程统整实践研究以及发起成立运河沿岸学校联盟等方面,都做了勇敢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自豪地表示:今天的课改成果背后是校长和一线教师团队的努力,一位好的校长必定会带起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代好的教师必将成就一批优秀的学生。
浙江省教科院王健敏副院长致辞。她指出,京都小学历时五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课程改革之路,她见证了京都小学开展省级规划课题的整个过程。她高度肯定了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探索,有立足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跨学科课程统整”课程品牌也在省市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接着,一个微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五年来京都小学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专家组的指导下,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探索历程及取得的成效,深深地吸引了来宾们的眼球。
洪俊校长发表答谢词,《跨学科统整——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这本书是京都小学首部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书里收录了30余位老师的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真实地记录了京都全体教师致力于课程改革实践研究5年的足迹。洪校长衷心感谢这一路助力京都发展的领导和专家们,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在课改之路上努力探索,再攀高峰。
新书介绍后,王健敏副院长、盛群力教授、刘徽副教授、吴志翔主编、沈美华副院长、费英明副主任、黄伟局长、雷贤君副主任等上台,为我们开启新书。
接下来,京都小学的孩子们以戏剧表演的方式,用歌曲、情景剧、舞蹈、昆曲操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形象地展示了京都小学跨学科课程在地域文化点、教材内容相通点、学生生活兴趣点等方面的有机统整,凸显了学习与真实生活的联结。
表演结束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徽副教授作了题为《大概念视角下的课程统整》专题报告。刘徽副教授指出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我们的教学要关注真实性,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大概念不仅打通了学科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打通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随后,她从一些真实教学设计案例阐释了大概念视角下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以及评价的设计。在场的嘉宾和老师们听了报告后纷纷表示大概念视角下的课程统整非常有意义。
随后,活动会场向三个分会场转移,在分会场中进行了三节跨学科课程展示。多媒体教室里,王范和诸海霞老师共同执教语文+数学跨学科课《寻找消失的王冠》;陶艺教室,贾小双老师给四年级孩子上数学+科学跨学科课《营养搭配》;一楼运河长廊景观中庭里,由科学、美术、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英语等多个学科的六位老师共同带领孩子们进行项目化学习《大树的秘密》,围绕校园中的一棵树,开展了一系列充满趣味的活动。来宾们观摩课堂后,纷纷称赞这样的课堂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基于真实问题,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课堂体验。
课程改革我们一直在路上!全体京都人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争取获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