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历中建构

                                   ——《厘米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杭州市青蓝小学  虞佳

《厘米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的重要的一节起始课。所以在学生的亲自经历体验中建立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思考,这节课在设计中也努力体现这样的理念。

一、      创设情境,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介绍古时候人们的测量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做回古人,请你同桌两人合作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材料来测量长方形这条较长的边。要求:选择一种物品——摆一摆长边上一共能摆几个

汇报:2个橡皮、3个回形针,4个夹子(教师板书)

师:怎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啊?

生:因为选择的物品是不同的。

师:看来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请你们看看,老师给每个组的小朋友都准备了这样的小棒,我们都用这个材料再来测量一次怎么样?

3组学生汇报

师:这回大家测量结果为什么就一样了呢?

生:因为我们用的物品是一样长的。

〖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数据对比和反思中感悟,工具不一样,数据当然就不同了,从而感受统一工具的重要性。〗

二、      多感参与,建构1厘米的长度观念

建构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一些活动。

1.      感受1厘米

     请小朋友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拿住11厘米的小棒,说说1厘米怎么样?

     请你找找,我们身上或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 创造1厘米

看来现在很多小朋友都认识了1厘米,那你能自己想办法来创造个1厘米吗?

3.想象1厘米

老师这里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估计一下,它一条边的长度是多少?究竟谁对呢?请你自己想办法来得到结果。用1厘米的小棒摆或折一折

 

4.经历尺子形成

如果这样1厘米1厘米去量橡皮长度可以吗?量课桌长度呢?黑板长度呢?为什么?

所以我们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那较长的物品怎么量呢?为了方便测量,人们就把很多个1厘米连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测量工具——尺。(课件播放尺子形成过程)

在尺子中藏着许多1厘米呢,快拿出尺来看一看,找一找

实物投影: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一段都是1厘米

              介绍厘米的英文缩写

除了我们的学生用尺,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尺吗?(课件介绍其他尺子)

有了这些工具,我们测量长度更方便更准确了。

〖在本环节中,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拿、看、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三、      操作活动,感悟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1.你们会用尺子测量吗?

刚才我们用1厘米小棒知道了长方形的长,那么短边有多长呢,你能用尺子来更快速地测量一下吗?

课件:这里有3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起在测量,你们看看他们测量得是否正确。

是呀,我们在测量时一般从0起点开始测量,把尺子和被测物品放平。当然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

下面就请你来做小裁判,看看3只小蚱蜢分别跳了多远?

2.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如果老师想知道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但是又没尺子,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利用身上的尺子

测量一柞有多长

〖本环节通过测量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拓展思路,感悟测量方法多样性,可以从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数字开始,可以用尺子精确测量也可以用身上尺子估计测量。从而进一步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进行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处处让学生亲身经历。具体来说让学生亲历了以下几方面:

一、 经历 “统一长度单位”的思辨过程

课一开始,设计了用不同物品测量物品长度和同样物品测量物品长度两次操作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经历,深深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二、经历 “认识 1厘米”的表象建立过程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拿一拿1厘米小棒,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比划出 1厘米有多长;创造一个1厘米;找到身边的1厘米等活动,逐步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

三、经历“尺子形成过程”

通过用1厘米小棒测量物品比较麻烦,顺势引出尺子,为了测量方便,尺子就是由1厘米1厘米的小棒接起来的。动态的经历活动让学生对1厘米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为后面几厘米及测量作了铺垫。

四、经历 “认识几厘米”的思维拓展过程

在学生经历了1厘米的认识过程后,我引导学生在 1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 :“2厘米5厘米是多长?”这种拓展 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这种拓展使学生对厘米这个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经历 “用直尺测量”的技能形成

光有知识,不能形成技能,这种知识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所以要让学生形成技能。认识了学生尺,建立1厘米、几厘米的表象后,还要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形成测量的技能。我并没有像传统的方法那样给予直接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量,然后总结量的方法 。由于前面对直尺的认识深刻以及对厘米的表象充分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量的时候应从0开始,用断尺量线段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学生的技能就在经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学习是一种经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才会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