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理念下,建构“慢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以二下《简单推理》为例

 

【内容摘要】

 “慢数学”课堂,是指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下,具有全纳性、个别化、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全过程,有独立思考的的课堂。笔者以一节课为例,从“借助教学前测,找准教学起点”;“借助载体处理,助推语言表达”;“借助练习活动,提升思维品质”的数学课堂环节剖析,从“重点过程展开,教学载体多元,教学方法对比”进行策略探究,浅析实践中的“慢数学”课堂建构。

 

【关键词】 

小班化     建构     “慢数学”

 

【正文】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慢生活”,是当下人们热衷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它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的状态。

不由地从这种美好的生活理念,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曾几何时,快餐式文化侵入,让我们的教学也变得急功近利和局促起来。教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我们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盼望着学生一教就会,一练就对,却忘记了每一位成年的我们也曾有学不会、做不对的经历。

“慢数学”课堂,是指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下,具有“全纳性”、“个别化”、“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全过程,有独立思考的的课堂。与“慢生活”的理念一样,数学课堂上的“慢”也不是放慢速度、拖延时间,将40分钟的内容上成更多的课,而是让课的重点、难点环节充分展开,尊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去经历知识建构、能力形成的过程。让孩子们在小班化环境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地学习,在玩中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在交流中获得学习成功感。

 

一、教学前测,找准教学起点,调整教学目标。

《简单推理》是新编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单元中新增加的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组相当部分老师认为“简单推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我们选择了两个自然班,62位学生进行了前测,结果如下。

l  表一:

题目类型

正确人数

正确率

推理过程及方式

一条确定信息,一条不确定信息。(同例1

54

87.1%

说明过程的,占4.8%;说明的1人,占1.6%

10人,占16.1%

其余学生只写出结论。

一条不确定信息,一条确定信息。(交换确定信息的顺序)

55

88.7%

两条不确定信息

43

69.4%

列表说明过程的3人,占4.8%

连线说明的0人;

语言表述的1人,占1.6%

 

表二:推理过程及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语言描述

10

16.1%

10

16.1%

1

1.6%

连线

1

1.6%

1

1.6%

0

0

列表

3

4.8%

3

4.8%

3

4.8%

只有结论没有过程

40

64.5%

41

66.1%

39

62.9%

附:学生前测作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