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前置基础:
1.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了解手拉手剪纸的方法。
2.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后继地位: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同学的友情和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剪纸,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有着小巧精致的形式,淳厚朴实的民族风格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受到民间老百姓的喜爱,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生活经验:本课是《剪花边》活动后的又一次提升。
学习方式:教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对连续纹样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连续对折、绘画、剪纸以及装饰等方法,表现“手拉手”的人物或动物。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连续纹样设计过程,了解手拉手剪纸的方法。
2、经历对称剪纸过程,初步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学习线条、图案装饰。
3、经历剪纸学习,感受同学之情,培养学生对剪纸活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 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难点:学会看剪纸步骤图,剪出手拉手的人物。
解决措施: 在本节课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历,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诱发孩子已有的经历,并设计了多种践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拿、看、做等活动帮助学生利用对称剪纸方法完成动物、人物的连续纹样剪纸过程。
五、教学流程
时间 |
环节 |
教师行为 |
学生行为 |
经历应用 及分析 |
|
导入
|
1.诱发 |